武隆山下望晴晖,岚气濛濛翠欲飞。
龙带晚云归夜榻,鹤翻朝露湿秋衣。
石洼承溜泠泠泻,水乐悬崖点点稀。
恰似匡庐招五老,屏风九叠护霏微。
武隆山下望晴晖,岚气濛濛翠欲飞。
龙带晚云归夜榻,鹤翻朝露湿秋衣。
石洼承溜泠泠泻,水乐悬崖点点稀。
恰似匡庐招五老,屏风九叠护霏微。
此诗描绘了武隆山下的滴翠轩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色的苍翠与灵动。首句“武隆山下望晴晖”,开篇即点出地点与时间,晴朗的阳光洒在山脚下,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明亮的基调。接着,“岚气濛濛翠欲飞”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间的雾气比作欲飞的翠色,生动地表现了山色的生机与活力。
“龙带晚云归夜榻,鹤翻朝露湿秋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特有的自然景象。龙带晚云,暗示着山中云雾缭绕,仿佛龙在其中穿行;鹤翻朝露,则展现了清晨时分,白鹤在露珠中翩翩起舞的场景,既展现了鹤的优雅,也体现了秋日露珠的晶莹剔透。
“石洼承溜泠泠泻,水乐悬崖点点稀”两句,转向对滴翠轩周边环境的描写。石洼中的水流潺潺流淌,清脆悦耳,仿佛自然界的音乐;而悬崖上的水滴稀疏落下,更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感。
最后,“恰似匡庐招五老,屏风九叠护霏微”两句,以匡庐(庐山)的典故,将滴翠轩的景色与历史名胜相联系,表达了对滴翠轩独特魅力的赞叹。同时,通过“屏风九叠护霏微”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滴翠轩周围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神秘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武隆山下滴翠轩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 一作:边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屋漏不可支,窗户俱有声。
乌鸢堕地死,鸡犬噤不鸣。
老病无避处,起坐徒叹惊。
三年稼如云,一旦败垂成。
夫岂或使之,忧乃及躬耕。
邻曲无人色,妇子泪纵横。
且抽架上书,洪范推五行。
黄岳凌空数千仞,千岩万壑含精蕴。
有时喷薄结成云,弥山遍谷皆缤纷。
平铺峰顶滔天白,五更变幻长空色。
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
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楫随波漾。
山巅古木气萧疏,何似桅樯列画图。
风渐起兮波渐涌,一望无涯心震恐。
山尖小露如垒石,高处如何同泽国。
斯为大地一奇观,狮子峰头最耐看。
云蒸山顶成沧海,云消山色依然在。
须臾旸谷辉乍腾,片时沧海忽消沈。
乱云漠漠归岩壑,山顶波涛不复作。
峰峰依旧插晴空,千年绝壁留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