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双双燕.咏燕》
《双双燕.咏燕》全文
宋 / 史达祖   形式: 词  词牌: 双双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0)
注释
春社:古代春天的社日,以祭祀土神。
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度:穿过。
帘幕:古时富贵人家多张挂于院宇。
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相:端看、仔细看。
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
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翠尾:翠色的燕尾。
红影:花影。
芳径:长着花草的小径。
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
柳昏花暝:柳色昏暗,花影迷蒙。
暝:天色昏暗貌。
栖香: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
天涯芳信:给闺中人传递从远方带来的书信。
古有双燕传书之说。
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
黛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
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
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画阑:雕花的栏杆。
凭:倚靠。
翻译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稍回天涯游子的书信。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生活图景,通过对燕子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永恒的感慨。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这几句描写了春天已经过去,室内外的帷幕之间积满了去年的灰尘,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觉。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这里写燕子似乎在选择栖息之地,它们或许会回到去年的老窝,但又犹豫不决,仿佛在讨论着什么。这几句通过燕子的行动,展现了诗人对于旧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变化的无奈。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在花间穿梭、尾巴分开花瓣所投下的红色倒影,以及它们在湿润的小路上追逐、争斗的情景,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红楼归晚, 看足柳暗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这几句则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分,燕子返回它们的红色建筑物中栖息,而诗人则沉浸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中,几乎要忘记那些超越尘世的深远理想和承诺。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忧虑,以及每天独自站在栏杆上沉思,心中的忧伤如同眉间的皱纹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燕子的观察和春日生活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怀旧与感伤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难以持久的深切体会。

作者介绍
史达祖

史达祖
朝代:宋   字:邦卿   号:梅溪   籍贯:汴(河南开封)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风格工巧,推动宋词走向基本定型。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北伐失败后,受黥刑,死于困顿。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猜你喜欢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洞

竹洞何年有,公初斫竹开。
洞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

(0)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
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0)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

南馆城阴阔,东湖水气多。
直须台上看,始奈月明何。

(0)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溪

蔼蔼溪流慢,梢梢岸筱长。
穿沙碧簳净,落水紫苞香。

(0)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西山

新月迎宵挂,晴云到晚留。
为遮西望眼,终是懒回头。

(0)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溪

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莫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