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传心学,诗篇养性情。
如何凭记诵,止以弋科名。
身世无殊轨,亲疏有定衡。
春风浴沂意,领此在儒生。
经史传心学,诗篇养性情。
如何凭记诵,止以弋科名。
身世无殊轨,亲疏有定衡。
春风浴沂意,领此在儒生。
这首诗《讲学》由清代诗人李若琳所作,通过文字展现了对学问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首句“经史传心学,诗篇养性情”点明了经典文献和文学作品对于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它们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滋养了个人的情感与性格。接下来,“如何凭记诵,止以弋科名”则提出了一个问题:仅仅通过记忆和背诵是否就能达到追求功名的目的?这句表达了对单纯追求功名而忽视内在精神培养的反思。
“身世无殊轨,亲疏有定衡”进一步阐述了在社会关系中,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公平与正义。最后,“春风浴沂意,领此在儒生”借用孔子在沂水沐浴的故事,寓意着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像孔子那样,保持谦逊、乐于学习的态度,将这些道德理念融入到儒生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儒家教育的核心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探讨了学问与道德修养的关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保持正直、公平的价值观,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诠释。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分明一道恩光,照彻十方三世。
全彰诸祖玄关,漏泄衲僧巴鼻。
灵云刚道无疑,弥勒徒誇授记。
争如李四张三,相贺街头巷尾。
不是海印发光,亦非楞严三昧。
林下高人,休要瞌睡。
令余暗里笑舒眉,直是清风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