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卜世久,所遗谁最忠。
先帝升鼎湖,数子攀厥龙。
殉死乃无穴,号呼而且从。
鼎缺于磨室,京畿置南邦。
多见以不怪,弃之如转蓬。
家衮奋海隅,树帜思得朋。
力尽躯以捐,愤怨塞苍穹。
呜呼复呜呼,岂惟汉义公。
皇祖卜世久,所遗谁最忠。
先帝升鼎湖,数子攀厥龙。
殉死乃无穴,号呼而且从。
鼎缺于磨室,京畿置南邦。
多见以不怪,弃之如转蓬。
家衮奋海隅,树帜思得朋。
力尽躯以捐,愤怨塞苍穹。
呜呼复呜呼,岂惟汉义公。
这首《薤露》是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
“皇祖卜世久,所遗谁最忠。”开篇即以历史长河中的帝王祭祀为背景,提出“谁是最忠诚”的问题,引人深思。接下来,“先帝升鼎湖,数子攀厥龙。”描述了先帝登基后,几位大臣追随其后的场景,暗含对忠诚臣子的怀念。
“殉死乃无穴,号呼而且从。”进一步描绘了忠诚大臣在先帝去世后,选择殉葬的情景,表现出他们对君主的忠诚与牺牲精神。“鼎缺于磨室,京畿置南邦。”通过描述鼎的残缺和京城的迁移,暗示了政权更迭的残酷与无奈。
“多见以不怪,弃之如转蓬。”表达了对忠诚者被遗忘或忽视的感慨,将他们比喻为随风飘散的蓬草,形象地展示了忠诚者的命运。接着,“家衮奋海隅,树帜思得朋。”描述了一位忠诚者在边疆奋勇作战,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了忠诚者的孤独与渴望。
“力尽躯以捐,愤怨塞苍穹。”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忠诚者为国捐躯,其愤怒与遗憾之情填满天地间,强烈地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与哀悼。
整体而言,《薤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以及对历史变迁中忠诚者命运的感慨。
华堂压云排柱磶,堂背开轩看青璧。
镂螭石斗贮芳根,绿叶裁云净如拭。
秋风吹空夜正凉,曲琼挂帘放香入。
小鞋踏月傍幽丛,雾气笼寒髻鬟湿。
主人才具超常流,竟体芳香非外袭。
不应便尔学纫兰,芰制荷衣向泉石。
诏书屡下言路开,黼坐忧勤方仄席。
绿章闻早叩天关,坐使青云生咫尺。
垂绅鸣玉近瑶墀,旧隐烟霞从寂寂。
却须为续北山移,细说幽芳恨轻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