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疮痍已十年,浔阳灰劫倍堪怜。
水分九派涛声阔,山抱孤城塔影悬。
野烧荒原衔落日,秋风废垒起残烟。
萧骚此际江州客,一曲《琵琶》意惘然。
戎马疮痍已十年,浔阳灰劫倍堪怜。
水分九派涛声阔,山抱孤城塔影悬。
野烧荒原衔落日,秋风废垒起残烟。
萧骚此际江州客,一曲《琵琶》意惘然。
这首清代诗人戴宏烈的《九江》描绘了战乱后浔阳地区的凄凉景象。首句"戎马疮痍已十年"表达了对连年战乱的深深忧虑,十年的战火使地方满目疮痍。"浔阳灰劫倍堪怜"进一步强调了灾难的严重性,浔阳城如同遭受了巨大的劫难。
"水分九派涛声阔"写长江支流众多,涛声浩渺,但在这片废墟中显得尤为悲壮。"山抱孤城塔影悬"则通过孤城和塔影的描绘,展现出城市的孤立与破败,塔影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孤独。
"野烧荒原衔落日"描绘了野外的荒原被野火烧过,夕阳余晖映照着残垣断壁,增添了画面的荒凉感。"秋风废垒起残烟"则以秋风和袅袅升起的烟雾,渲染出一种衰败与寂寥的气氛。
最后,"萧骚此际江州客,一曲《琵琶》意惘然"以客居江州的人的内心感受作结,听到琵琶声,不禁心生感慨,情绪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后九江的沧桑与诗人内心的哀愁。
挂春帆、清波门外,垂杨几换金缕。
佳人更比湖山好,三十年前旧雨。今健否。
道右手、姜芽难下鲈鱼箸。重寻画谱。
是戊戌灾年,孤山隐者,自写六桥树。
趁秋潮,我亦乘槎东去。谁赍神臂弓弩。
荷花桂子香如海,蟹眼茶铛再煮。君记否。
记十锦、名城旧是钱家土。香山俊语。
与玉局仙词,一齐分付,湖上采菱女。
挂屩枫天,吹箫月夜,几年轻负鸥盟。
一水萝溪自绿,板阁深清。
淡黄绫锦墩边柳,小红纱縠巷中灯。
难忘是,春雨小楼,雕栏六曲深凭。而今。
吟渭树,浑不见,河桥酒幔摇青。
陇雁西来空寄,醉墨零星。
草堂双入王家燕,玉鞭三听霸桥莺。
相思意,惟是峡云关柳,两处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