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何处觅芳菲,记泊孤山月影微。
杖屦不须求涧谷,画图应遣入屏围。
含章半掩春娇面,姑射低垂雪色衣。
江上重逢休问语,别来何事久相违。
水边何处觅芳菲,记泊孤山月影微。
杖屦不须求涧谷,画图应遣入屏围。
含章半掩春娇面,姑射低垂雪色衣。
江上重逢休问语,别来何事久相违。
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掀篷图寄友人》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水边何处觅芳菲”,以疑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想象画面中寻找美丽的景致,暗示了友人可能在远离尘嚣的水畔欣赏着春日的花草。
“记泊孤山月影微”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孤山之上,月光微弱,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诗人强调无需深入山涧寻觅,因为这如画的景色已经足够入眼入心,适合框入画卷之中。
“含章半掩春娇面,姑射低垂雪色衣”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之美比作女子的娇颜和仙子的素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纯洁。画面中的女子或山水仿佛含羞带怯,令人遐想。
最后两句“江上重逢休问语,别来何事久相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他希望在重逢时不必过多询问别后详情,因为彼此间的默契和理解超越了言语的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寄情山水之作。
片帆归去百花洲,今日因君忆旧游。
泽国风烟多好景,洞庭林壑最宜秋。
垂虹未霁难收影,顽石如今不点头。
记得一番吟最苦,翻然惆怅为吴钩。
江南已有杏花开,社日都无燕子来。
人在白云流水外,一声折柳十分哀。
乱山倚伏龙蛇蟠,苍藤古木门径寒。
蕊宫潭潭列万础,碧楼朱户参云端。
吾闻上界足官府,谪下名山作仙侣。
我来寻仙访泉石,落日浮云随杖屦。
道士邓君吾故人,汲泉煮茗慰酸辛。
笑谈未厌樵柯烂,回首人间五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