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袂先登不受呼,洞门高俯一浮图。
吐吞云雾成朝夕,指点江山入有无。
东去平芜连野尽,北来飞鸟背人孤。
因逢海上仙翁说,不羡天台与雁湖。
振袂先登不受呼,洞门高俯一浮图。
吐吞云雾成朝夕,指点江山入有无。
东去平芜连野尽,北来飞鸟背人孤。
因逢海上仙翁说,不羡天台与雁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华严上洞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超脱的哲学思考。
首联“振袂先登不受呼,洞门高俯一浮图”,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自登高,不受他人召唤的情景。洞门高悬,仿佛俯瞰着一座浮屠(佛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吐吞云雾成朝夕,指点江山入有无”,进一步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云雾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如同时间的流转。诗人以“指点江山”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同时“入有无”则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莫测,引人深思。
颈联“东去平芜连野尽,北来飞鸟背人孤”,通过描绘广阔的田野和孤独飞翔的飞鸟,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渺小。
尾联“因逢海上仙翁说,不羡天台与雁湖”,诗人遇到了传说中的海上仙翁,仙翁的话语让他不再羡慕天台山或雁湖这样的名胜,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志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画船无复沸笙歌,湖水年年自碧波。
回首苏公堤上柳,绿阴不似旧时多。
溪旁老子宫,古松奋苍鬣。
修径烟霏深,中岩祠像设。
岩头流云漫,千丈藤萝结。
猿猱跃其间,手疑攀日月。
岩下缓经行,人间诸想灭。
文楸飞雹铿,朱弦浮磬彻。
此山宇宙初,谁擘坤轴裂。
六丁曾一戏,万古留洞穴。
仙翁昔此栖,还丹成白雪。
佩环升倒景,遗台犹岌嶪。
菊秋风日佳,归艎双桨歇。
便欲茆三间,于此谢尘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