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郡说贫人肯信,屋今售矣亦无田。
囊中诗稿三千首,案上书灯十二年。
马死尚难求别马,船归不过驾空船。
秀亭手种花如锦,回首春风一惘然。
作郡说贫人肯信,屋今售矣亦无田。
囊中诗稿三千首,案上书灯十二年。
马死尚难求别马,船归不过驾空船。
秀亭手种花如锦,回首春风一惘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困顿中依旧保持着文学创作热情,但生活贫困,无力回天的凄凉境况。"作郡说贫人肯信,屋今售矣亦无田"表明诗人因为贫穷而不得不相信他人的帮助,即使家中的房产也已经卖掉了,却依然没有田地可以耕种。
"囊中诗稿三千首,案上书灯十二年"则展示了诗人对文学的执着与坚持,他在囊袋中积累了三千首诗歌,而案头的油灯也已经燃烧了十二个年头,这些数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不懈努力。
"马死尚难求别马,船归不过驾空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艰辛,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无法获得,即使有船也只能是一个空壳,失去了航行的功能。
最后两句"秀亭手种花如锦,回首春风一惘然"则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怀念与留恋。诗人在秀丽的亭子里亲手种植了像锦缎一般美丽的花朵,但当他回过头来看那些在春风中摇曳的花时,却感到一种迷惘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现实困境的无奈。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