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召出江国,路傍旌古坟。
伯桃葬角哀,墓近荆将军。
神道不相得,称兵解其纷。
幽明信难知,胜负理莫分。
长呼遂刎颈,此节古未闻。
两贤结情爱,骨肉何足云。
感子初并粮,我心正氛氲。
迟回驻征骑,不觉空林醺。
祇召出江国,路傍旌古坟。
伯桃葬角哀,墓近荆将军。
神道不相得,称兵解其纷。
幽明信难知,胜负理莫分。
长呼遂刎颈,此节古未闻。
两贤结情爱,骨肉何足云。
感子初并粮,我心正氛氲。
迟回驻征骑,不觉空林醺。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事后的凄凉景象,通过对逝者之墓的凭吊和哀悼,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英雄生命消逝的感慨。
“祇召出江国,路傍旌古坟。”开篇即以宏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片荒凉之地。这里的“江国”可能指的是某个临江之地,而“旌古坟”则是古墓的代称,表明这个地方历经沧桑,充满了历史的痕迹。
接下来的“伯桃葬角哀,墓近荆将军。”进一步描绘了战死者的墓葬环境。伯桃可能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忠诚或是某种特定之物,而“葬角哀”则表明诗人对逝者有着深切的哀思。“墓近荆将军”则暗示了这位将军在生前可能是一位勇猛而又孤独的人物。
“神道不相得,称兵解其纷。”这里的“神道”指的是超自然的力量或是某种无法言说的命运,而“不相得”意味着人与这些力量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接下来的“称兵解其纷”则表明诗人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来解决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
“幽明信难知,胜负理莫分。”这两句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与死、胜与败的界限。这里的“幽明”通常指的是阴阳两界,即生者与逝者的世界,而“信难知”则表达了一种对生死之谜无法理解的情感。“胜负理莫分”则强调了在战争中,胜利与失败往往是难以辨识的。
“长呼遂刎颈,此节古未闻。”这里的“长呼”可能是指悲痛或绝望的声音,“刎颈”即割断喉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牺牲行为。诗人感叹这样的牺牲在古代尚属罕见,显示了对战乱中英雄生命价值的深刻哀悼。
“两贤结情爱,骨肉何足云。”这句表达了一种对于同僚、战友之间情谊的感慨。在战争的残酷氛围下,即便是血肉相连的情感也变得无从诉说。
最后,“感子初并粮,我心正氛氲。迟回驻征骑,不觉空林醺。”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通过“感子”即以儿女亲情比喻战友之间的情谊,以及在战争中初尝团聚的粮食来强调他们彼此间的依赖与情感。“我心正氛氲”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逝者的思念。而“迟回驻征骑,不觉空林醺”则描绘了战争中的孤独与寂寞,战士们在荒凉的林中徘徊,时间流逝,却不知何时能返回熟悉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之墓的凭吊和哀悼,表达了一种对于英雄生命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战争无常与人生易逝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