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江上晚,惆怅别茅君。
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
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
挥手桐溪路,无情水亦分。
吹箫江上晚,惆怅别茅君。
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
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
挥手桐溪路,无情水亦分。
此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完成了某种精神修炼后,准备返回其所在之地的场景。首句“吹箫江上晚,惆怅别茅君”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朋友或同道相送时的不舍心情,以及那悠扬的箫声在黄昏的江边回荡,增添了一份离别之感。
“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则展现了修行者的神通广大,他们能够在烈火中踏雪,在锋利如刀的危境中轻松穿梭,直达云端,这些都是道家修炼中常见的超自然能力的描述。
“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表明了他们在清晨和深夜都能够感受到那份神圣而纯净的香气,以及在夜晚敲击磬石的声音回响于山间,这些都是道教修炼中常有的仪式和体验。
“挥手桐溪路,無情水亦分”则是诗人挥别之际,对着那条清澈见底的桐溪河流轻轻一挥手,仿佛连河水也为他们的离别所感染,变得无情地向两旁分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修行者的超常能力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别离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朋友不舍和对其精神追求的敬仰。
碧苕秋晶晶,君子尚此洁。
渊渊方寸地,上善固一辙。
白蘋对红蓼,亦各振清冽。
况复芬陁利,穆若谢炎热。
譬彼寒水玉,温其出冰雪。
其中富涵蓄,其响亦疏越。
有德必有用,无瑕更无缺。
允属清庙器,合在东序设。
君家圣贤学,拟续邹鲁绝。
正音久不作,倩君木为舌。
风月小鸿沟,矧乃龙首杰。
伟兹真富贵,弗与颜原别。
辉辉近芳日,朣朣袖华月。
馀光散遐隐,四海俟昭晰。
遗直在山林,放言敢辞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