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谁寄四愁篇,儒术家声自广川。
健笔凭陵宁玩世,长吟激烈为忧天。
少陵苦思应同调,北地雄词可并传。
此日君王歌云汉,试调繁露佐祈年。
山斋谁寄四愁篇,儒术家声自广川。
健笔凭陵宁玩世,长吟激烈为忧天。
少陵苦思应同调,北地雄词可并传。
此日君王歌云汉,试调繁露佐祈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对友人董司马所作《春怀八首》的回应,以“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六十五)”为题。于慎行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作品的赞赏。
首句“山斋谁寄四愁篇”,描绘了友人董司马在山中小屋中创作的场景,以“四愁篇”暗示其作品情感深沉,充满复杂的情感体验。接着,“儒术家声自广川”赞扬了董司马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家族的荣耀,暗示其作品不仅情感丰富,更蕴含着深厚的学问根基。
“健笔凭陵宁玩世,长吟激烈为忧天”两句,进一步赞美了董司马的文风刚健有力,不流于世俗,其诗歌充满了对社会、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体现了高尚的情操和责任感。
“少陵苦思应同调,北地雄词可并传”将董司马与唐代大诗人杜甫相提并论,表示对其才华的高度认可,并期待他的作品能够像杜甫那样流传千古。
最后,“此日君王歌云汉,试调繁露佐祈年”表达了对友人作品的期待,希望它们能如同古代帝王歌颂的星辰一样,成为人们祈求丰年的甘霖,寓意着友人的作品将带来精神上的滋养与启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友人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
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