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从东海出,几度见桑田。桂子何方落?
霓裳若个传。空床消永夜,捣药怨长年。
多少关山意,离心满海天。
常从东海出,几度见桑田。桂子何方落?
霓裳若个传。空床消永夜,捣药怨长年。
多少关山意,离心满海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独酌问月二首(其一)》。诗中以月亮为对象,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常从东海出,几度见桑田。”描绘了月亮从东方升起的情景,暗含着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接着,“桂子何方落?霓裳若个传。”两句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寻觅和传承的无奈与向往。桂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霓裳则可能指代华丽的服饰或美好的生活状态,它们的去向不明,传递不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
“空床消永夜,捣药怨长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在漫长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只能通过捣药来打发时间,这既是一种生活的无奈,也是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捣药的传统与嫦娥奔月的神话相结合,增添了诗中的浪漫色彩,同时也加深了孤独与寂寞的氛围。
最后,“多少关山意,离心满海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关山重重,海天相接,距离仿佛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思念之情却如同海天一般广阔无垠。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深沉,也寄托了对团聚的渴望和对远方亲人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表达了对时间、空间、人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真挚情感。
开元有谪仙,酒隐向安陆。
子尝慕其人,文字不拘束。
月下每醉吟,落纸辄数幅。
今当安陆归,白酒村中熟。
一名犹未成,双亲泪盈目。
切莫苦衔杯,无心不择禄。
去去烟水间,野禽嘷古木。
闻声不得名,将投山舍宿。
此趣自可嘉,非如走尘毂。
旧友尹师鲁,尝作送子文。
文存人已殁,行复我何云。
平时为郡尉,遐方宜抚军。
定过杨雄宅,野鹤自成群。
君乘瘦马来,骨竦毛何长。
下马与我语,满屋声琅琅。
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得藏。
出没望林寺,远近数鸟行。
鬼神露怪变,天地无炎凉。
设令古画师,极意未能详。
诵说冒雨去,夜宿昭亭傍。
明朝有使至,寄多惊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