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放逐方归,不如前辈抽身早。
台郎旧秩,看来俗似,散人新号。
起舞非狂,行吟非怨,高眠非傲。
叹终南捷径,太行盘谷,用卿法、从吾好。
闭了草庐长啸。后将军来时休报。
床头书在,古人出处,今人非笑。
制个淡词,呷些薄酒,野花簪帽。
愿云台任满,又还因任,赛汾阳考。
先生放逐方归,不如前辈抽身早。
台郎旧秩,看来俗似,散人新号。
起舞非狂,行吟非怨,高眠非傲。
叹终南捷径,太行盘谷,用卿法、从吾好。
闭了草庐长啸。后将军来时休报。
床头书在,古人出处,今人非笑。
制个淡词,呷些薄酒,野花簪帽。
愿云台任满,又还因任,赛汾阳考。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水龙吟(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超脱态度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先生放逐方归,不如前辈抽身早。”这两句是诗人自嘲,觉得自己到现在才开始远离世俗,比不上那些早早就退出尘世的人。这里的“先生”指的是诗人自己,“放逐”有释放、放弃的意思,而“方归”则意味着回到自然或本真状态。“前辈抽身早”则是赞美那些能够及时抽身离世的人。
“台郎旧秩,看来俗似,散人新号。”这里诗人以“台郎”自称,意指自己曾经的官职身份,但现在看起来却与普通百姓无异,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的名字而已。"台郎"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行政长官,而"旧秩"则意味着过去的秩序或职位。
“起舞非狂,行吟非怨,高眠非傲。”这三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理解。他通过舞蹈、吟咏和睡眠来说明,即使是豪放的行为,也不应被误解为癫狂;即使是漫步吟诵,也不是出于怨恨;即使是深沉的睡眠,也并非是傲慢。
“叹终南捷径,太行盘谷,用卿法、从吾好。”诗人感慨于自然景物,如同赞美那些能够顺应自然规律的人。这里的“终南捷径”和“太行盘谷”都是地名,象征着通往高山或隐逸之地的路径。而“用卿法、从吾好”则是劝诫他人,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追随诗人的生活理念。
“闭了草庐长啸。”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的愿望。“草庐”是简陋的竹屋,而“长啸”则意味着悠然自得的呼吸声,象征着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后将军来时休报。”这句可能是在告诫某位将军或官员,即使他们再次到来,也无需报告,因为诗人已经远离了世俗纷争。
“床头书在,古人出处,今人非笑。”这里诗人通过对待在床头的书籍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于古人的崇敬和现代人的批评。"古人出处"可能指的是古代圣贤之人,他们的言行都值得我们学习,而“今人非笑”则是说现在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或嘲笑这种生活态度。
“制个淡词,呷些薄酒,野花簪帽。”这三句描绘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他通过自己编排一些不经意的词曲(淡词),品尝一些清淡的美酒(薄酒),并用野花作为装饰(簪帽),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愿云台任满,又还因任,赛汾阳考。”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在云台(可能是某个地名或隐喻)上充分享受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愿意再次回到那种简单、自由的生活状态中去。而“赛汾阳考”则可能是在比喻自己与古代的隐逸相似,他们都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于古代隐逸生活方式的向往。
倦态惺忪,向雕栏艳糁,红妆微褪。
薄醉乍醒,娟娟另饶丰韵。
无端碎却秋心,正一片雨陪烟衬。
空阶,梦魂凉、又是疏蛩几阵。芳影弄娇嫩。
背墙阴睡起,西风扶隐。幽媚自怜,思妇泪痕还晕。
簪来细贴云鬓,怕添了、玉钗离恨。残粉。
付徐娘、断肠诗本。
思渺吴天,坐空明翠奁,稳泛秋色。
柔波荡晚,渐白蘋风细,轻寒吹入。小红今在否。
记夜舫、新歌按拍。
迤逦垂虹路,清萧雅韵,鸥鹭定曾识。
沈吟季鹰当日。恋莼鲈味好,归棹重觅。
溪山画里,算绵屏深处,何人消得。
扣舷招隐士,倩相送、长桥过客。
黯黯南云去,宵来为君乡梦积。
晓莺唤。似陌上柔桑,秦筝弹怨。
想画楼初日,芳魂定馀恋。
素波不照婵娟影,遗恨天涯远。
遣羁愁、艳质难留,好山还见。依约翠眉展。
尚仿佛城南,那时人面。秀倚东风,露华映、黛痕浅。
玉莲花色春如笑,任著帩头看。
店门前、怪底篮舆去缓。
泛宅浮家,卿笑谓、君其休矣。
算只有、五湖烟水,年年如此。
芳草遥天青欲白,晴波夕照金还紫。
载一天、风月满扁舟,玄真子。山欲雨,嵩高玺。
花欲雨,湘东蕊。恍清虚宾主,神霄奴婢。
被褐半疑火浣布,斟茶拟吸琼芝髓。
访灵威、七日学长生,饥仍死。
君不见,北平贤太守,行军从不持刁斗。
敌人呼作飞将军,敌骑闻之皆反走。
将军善射空千古,射虎能教石没羽。
结发从军七十战,可怜未见单于面。
李蔡为人在下中,积劳数载亦邀封。
将军岂复居人后,太息曾无尺寸功。
失道茫茫乃天意,安能更对刀笔吏。
刎身绝域奈君何,天下无人不垂涕。
闻说将军不遇时,此言千载使人疑。
由来君相能造命,天子如何说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