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栾届节。乍捧出玉盘,分样蟾窟。
回首穿天补后,岁华飘忽。
登筵空惹图灵笑,笑厨娘、巧今新乞。
味调霜蔗,香黏露桂,有人能说。正凉夜、高寒宫阙。
怎饾饤粗工,如此唐突。争道携来天上,当年甜雪。
小时不识留佳话,到而今、名士何物。
寄声馋客,休教蟆蚀,一轮无缺。
团栾届节。乍捧出玉盘,分样蟾窟。
回首穿天补后,岁华飘忽。
登筵空惹图灵笑,笑厨娘、巧今新乞。
味调霜蔗,香黏露桂,有人能说。正凉夜、高寒宫阙。
怎饾饤粗工,如此唐突。争道携来天上,当年甜雪。
小时不识留佳话,到而今、名士何物。
寄声馋客,休教蟆蚀,一轮无缺。
这首《桂枝香·月饼》以中秋佳节为背景,巧妙地将月饼这一传统节日食品融入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饼从制作到品尝的过程,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象征意义。
词的开篇“团栾届节”,点明了中秋节的团圆主题,随后“乍捧出玉盘,分样蟾窟”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月饼的精美与形态各异,仿佛是月宫中的仙品。接下来,“回首穿天补后,岁华飘忽”则表达了时光流逝之感,暗示着岁月的流转与节日的更迭。
“登筵空惹图灵笑,笑厨娘、巧今新乞”几句,既是对厨师技艺的赞美,也暗含了对月饼独特魅力的欣赏。接着,“味调霜蔗,香黏露桂,有人能说”进一步描述了月饼的口感与香气,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其甜而不腻、香溢四溢的美味。
“正凉夜、高寒宫阙。怎饾饤粗工,如此唐突”则表达了对月饼品质的尊重与对粗制滥造的月饼的不屑,强调了月饼作为中秋佳节重要元素的独特价值。最后,“争道携来天上,当年甜雪。小时不识留佳话,到而今、名士何物。寄声馋客,休教蟆蚀,一轮无缺”几句,不仅赞美了月饼的美味与文化意义,还提醒人们珍惜和保护这份传统美食,避免浪费。
整首词通过对月饼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与文化内涵,也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