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二十二》
《诗偈·其二十二》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

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

贪瞋痴若尽,便是世尊儿。

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0)
注释
展脚:伸展腿部,形容舒适地休息。
悟理:领悟真理或道理。
贪瞋痴:贪婪、愤怒和痴迷,佛教中的三毒。
世尊儿:佛教中对修行有成者的尊称,如佛陀。
心王:佛教术语,指主宰心灵的本性或意识。
翻译
醒来伸展身体再入睡,领悟道理后开始提笔作诗。
诗中没有特别的深意,只是劝诫人们要摆脱贪婪和愚痴。
如果能彻底消除贪婪、愤怒和痴迷,那么就成为了世间尊者般的人物。
不必向老师或工匠询问,内心主宰应该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所作,名为《诗偈(其二十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佛教色彩浓厚的禅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与智慧的理解。

"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睡眠时不受外界干扰,醒来时则是以一种清晰的心态去思考和创作。这不仅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越,也反映出诗人追求内在智慧与精神修养的态度。

"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歌的主题,即通过诗歌来警示和劝诫人们摒弃贪欲、瞋恚(即愤怒)和痴迷。这些都是佛教中的三毒,是阻碍人达到解脱与觉悟的主要障碍。

"贪瞋痴若尽,便是世尊儿" 这句表明一旦这三种心境得以彻底清除,便能达到如同佛祖子孙般的高尚境界,这里所说的“世尊”指的是释迦牟尼佛,即佛教中的觉者。

"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内在智慧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对于修行之道,不需要过度依赖外界的指导或权威,每个人都应当通过自己的内省来认识真理,这里的“心王”指的是内心的主宰,即自我。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佛法修行与智慧追求的理解和见解。它既是对个人修持的一种倡导,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觉醒之歌。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明月山下逢武宾相克仁话旧

车马西来自泽州,思君不见十经秋。

相逢把袂成悲感,明月当前两白头。

(0)

东园秋怀·其二

天寒闻落木,叶叶是乡愁。

敲窗作风雨,不减去年秋。

(0)

客居篇呈孔丈

客居寥落天积阴,其奈二毛愁复侵。

东篱有花白衣至,菊花恨不栽成林。

糟床雨声夜彻耳,醅瓮春色时关心。

昨梦长江变绿酒,茫茫不知几许深。

倒吞明月荡豪兴,下有蛟龙那敢吟。

屈原李白莫相笑,肯与尔辈俱浮沈。

醒者醉者怀不同,我狂独在醒醉中。

百年形骸匪金石,讵可一日无春风。

燕台梁园旧游处,好客迩来惟孔融。

太行山头共俯仰,人间谁识真英雄。

几醉良宵感秋别,大火自西人自东。

(0)

豫章江行·其二

山磴崎岖猿夜号,溪流如沸石如刀。

刺桐花下思归客,待得天明有二毛。

(0)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其二

阶前荐体野黄羊,湩酪盛来可可香。

绕席胡儿争劝进,堪怜好歹太师尝。

(0)

卫河八绝·其八

人云风波恶,风波信自恶。

生长在家乡,那得容华落。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