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
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
贪瞋痴若尽,便是世尊儿。
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
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
贪瞋痴若尽,便是世尊儿。
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所作,名为《诗偈(其二十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佛教色彩浓厚的禅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与智慧的理解。
"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睡眠时不受外界干扰,醒来时则是以一种清晰的心态去思考和创作。这不仅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越,也反映出诗人追求内在智慧与精神修养的态度。
"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歌的主题,即通过诗歌来警示和劝诫人们摒弃贪欲、瞋恚(即愤怒)和痴迷。这些都是佛教中的三毒,是阻碍人达到解脱与觉悟的主要障碍。
"贪瞋痴若尽,便是世尊儿" 这句表明一旦这三种心境得以彻底清除,便能达到如同佛祖子孙般的高尚境界,这里所说的“世尊”指的是释迦牟尼佛,即佛教中的觉者。
"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内在智慧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对于修行之道,不需要过度依赖外界的指导或权威,每个人都应当通过自己的内省来认识真理,这里的“心王”指的是内心的主宰,即自我。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佛法修行与智慧追求的理解和见解。它既是对个人修持的一种倡导,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觉醒之歌。
客居寥落天积阴,其奈二毛愁复侵。
东篱有花白衣至,菊花恨不栽成林。
糟床雨声夜彻耳,醅瓮春色时关心。
昨梦长江变绿酒,茫茫不知几许深。
倒吞明月荡豪兴,下有蛟龙那敢吟。
屈原李白莫相笑,肯与尔辈俱浮沈。
醒者醉者怀不同,我狂独在醒醉中。
百年形骸匪金石,讵可一日无春风。
燕台梁园旧游处,好客迩来惟孔融。
太行山头共俯仰,人间谁识真英雄。
几醉良宵感秋别,大火自西人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