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晚娟娟,鹭鸶飞过肩。
林容收夕照,野色入残年。
风紧孤帆捩,天低众壑眠。
悲来吾敢笛,屏息过龙渊。
江水晚娟娟,鹭鸶飞过肩。
林容收夕照,野色入残年。
风紧孤帆捩,天低众壑眠。
悲来吾敢笛,屏息过龙渊。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江面宁静,鹭鸶轻盈飞翔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诗人通过“江水晚娟娟”一句,巧妙地将江水的美丽与傍晚的柔美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氛围。
接着,“鹭鸶飞过肩”这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鹭鸶在空中飞翔的姿态,还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仿佛他与这些自由飞翔的鸟儿融为一体,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
“林容收夕照,野色入残年”则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景色,夕阳的余晖渐渐收敛,田野的颜色融入了岁月的痕迹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风紧孤帆捩,天低众壑眠”两句,通过描绘风紧、孤帆在风中摇摆以及天空低垂、群山入眠的画面,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以及对大自然深邃、神秘之美的赞叹。
最后,“悲来吾敢笛,屏息过龙渊”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在这样的时刻,他不敢吹奏笛子,似乎担心自己的情感会过于强烈,影响到这份宁静与和谐。选择屏息而过,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克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清末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思考,以及对自我情感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