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道路三经此,山色泉声似故人。
惭愧老僧相慰问,官郎何事过门频。
六年道路三经此,山色泉声似故人。
惭愧老僧相慰问,官郎何事过门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廉所作的《过灵泉寺(其二)》。诗中以“六年道路三经此,山色泉声似故人”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色和泉水比作老友,表达了诗人对灵泉寺及其自然环境的深厚情感与熟悉感。接着,“惭愧老僧相慰问,官郎何事过门频”两句,诗人通过自谦与老僧的对话,既体现了对寺院僧侣的尊敬,也流露出对自己频繁来访的自我反思,透露出一种淡淡的自责与歉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灵泉寺独特的情感寄托,以及在繁忙官场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追求。
芜城城北,共诸公高会,衔觞引瞩。
相约还为文字饮,抹尽清丝脆竹。
已歇兰芳,仍迟梅信,那得花枝簇。
狂情无那,愁看落落枫菊。
增有青鸟红巾,似遥还近,巧笑人如玉。
何必蘋香飞絮暖,已觉烟光堪掬。
羞日愁春,易求难得,好句知能续。
晚归惆怅,天寒人返萝屋。
灵凤当雏,名花值蕊,思量往事回头。
记帘垂犀押,镜挂珊钩。
人似鹣鹣白鹢,行坐里、爱玩无休。
谁能负,春风浅夜,明月新秋。悠悠。
光阴荏苒,纵长绳百尺,逝景难留。
看新来华发,旧日朱楼。
宛宛前欢堪觅,屏山畔、薄醉回眸。
临风立,斜阳如昔,独照清愁。
绮砌红阑,新凉雨后足。微风畔,叶痕添绿。
繁苞素蕊,媚晚色、渐开冰玉。
最怜是、昵魄萦魂,纵迷迭,难比馥。
美人睡起,撋馀倦、乍凝目。移夕簟、慵生新浴。
盈盈小摘,枕屏夜、抱香宿。更双鬟、解事露华一匊。
清晓还,陪膏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