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蛬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蛬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明月之下的感慨与自嘲。"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夜蛬偏傍枕,寒鸟数移柯"则通过微小生命的活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中,“谪”字表明诗人可能遭受了贬官或流放之苦,而“当秋”一词常与哀愁、离别联系,"百感"则是对这种情感的浓烈描述。
最后两句"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中,诗人在承认家庭贫困的情况下,只能欣赏那清冷的明月来慰藉自己。同时,对于子孙满堂的理想(“子猷”意指子孙满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诗人感到无比的羞愧和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在逆境中所产生的深沉感慨。
病红颜,扶红袖,倚红楼。峭风起、吹满帘钩。
垂杨又绿,今年夫婿可封侯。
旧愁未了,划不尽、芳草悠悠。
背花忆,对花恨,为花瘦,替花羞。相思未、轻惹闲兜。
玉窗莺唤,一天幽梦没来由。
除非镜里,有谁见、心上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