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却掌中珠,还从蚌中觅。
合浦作漳流,精光夜如日。
去却掌中珠,还从蚌中觅。
合浦作漳流,精光夜如日。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寓意。
"去却掌中珠,还从蚌中觅",这里的"珠"象征着珍贵的事物或美好的事物,"蚌"则代表了孕育和藏匿这些美好事物的源泉。诗人通过这一对偶,表达了失去美好事物后的追寻与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可能再次被发现的可能性。
"合浦作漳流,精光夜如日","合浦"与"漳流"形成对比,"合浦"原指古代的一个地方,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环境或状态;"漳流"则可能象征着一种流动、变化的状态。"精光夜如日"则描绘了一种在夜晚中依然明亮耀眼的情景,暗示着即使在看似黑暗或困难的时刻,仍然有光明和希望的存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探讨了人生中的得失、追求与希望的主题,表达了在面对失去与挑战时,仍应保持乐观与坚持寻找光明的态度。
海棠开过花事微,春光婪尾如电飞。
天公意恐春寂寞,故遣洛阳花态肥。
昨日犹看苞未坼,入门差觉游人稀。
老僧走告忽惊喜,今朝吐色堪疗饥。
咄咄真有逼人意,霞光锦烂排窗扉。
便有无穷蜂与蝶,齐声喧出香霏霏。
深色一丛栽得地,属僧裁幔张重围。
臭兰连璧偕胜友,午风暄软吹春衣。
慈恩深红虽可爱,大畚舁之太不鞿。
惟当日日过竹院,春光莫放匆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