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者弃鱼小,猎人贪鹿肥。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
网者弃鱼小,猎人贪鹿肥。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清湘蒴省干酒色财气韵(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世态变化、物欲横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无奈。
首句“网者弃鱼小,猎人贪鹿肥”描绘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渔民只愿捉大鱼而放弃小鱼;猎人则贪图肥美的鹿而不满足于瘦弱者。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人们总是追求更好的、更丰厚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那些微小或不足之处。
接着“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表达了一种对于世态的无奈感。阿堵是一种不显眼的小草,作者说自己看不到这些平凡的事物,却总是看到令人厌恶的人和事。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不满和失望。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变化。铜山可以理解为坚固之物,而荆棘代表着艰难险阻;锦帐是华丽的屏障,藩篱则是普通的围栏。这两句表达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反差,或者说是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
最后,“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展现了诗人面对这样一个大环境时的无力感。万物共同毁坏,自己又能做什么呢?这里的“千驷”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或者是他所珍视的事物,这些都无法阻挡外界的变化和破坏。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差等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矛盾与无奈,以及个人在面对巨大社会变迁时的微小感受。
木落天边候,愁怜海国秋。
山开疏树色,泉涌曲江流。
返照回岩失,轻烟隔陇浮。
雄图城郭在,伯业古今愁。
下界闻钟磬,空门悟陆舟。
暂从龙藏隐,清似虎溪游。
数子诗相敌,千人调寡酬。
世情虽卤莽,吾道有绸缪。
遁迹青山好,时名浊酒休。
乾坤终有尽,一醉复何求。
北风吹海海水怒,百万楼船开□□。
汉家今练水犀军,曾是长城旧征虏。
君不见黄旌白羽满红皋,谋臣策士争命于波涛。
氍毹坐拥青尊醉,匣里芙蓉夜自号。
细柳营中朝报捷,寝胡之皮,食胡之血。
不能为君生致五单于,何用披裘带金甲。
嗟哉胡无人,胡运湮。
未及挥戈发一簇,已令名姓画麒麟。
嗟哉胡无人,胡运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