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坐盘陀,冥机俯湍濑。
静听与澄观,妙达心神泰。
流音一何长,源在白云外。
袖手坐盘陀,冥机俯湍濑。
静听与澄观,妙达心神泰。
流音一何长,源在白云外。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以“袖手坐盘陀,冥机俯湍濑”开篇,生动地刻画了自己静坐于崎岖之地,凝视着湍急水流的情景。通过“冥机”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沉与思考。接着,“静听与澄观,妙达心神泰”,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聆听自然之音,内心达到宁静与和谐的状态,体现了道家哲学中追求心灵纯净与宇宙和谐的理念。
“流音一何长,源在白云外”则将视线引向远方,那悠长的水声仿佛无尽延伸,其源头隐藏在云雾缭绕的天际。这样的描写不仅赋予了画面以空间上的广阔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无穷,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清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初阳革故阴,同人撰心赏。
总辔涉原隰,谷风荐五两。
牵裾袭芳郁,伐木递遐响。
林叶渐蒙密,岩葩尽升长。
钩云屡回复,名园出苍莽。
旋从童稚入,复偕魔犊往。
岩气乍扫涤,石楼发清爽。
瞩远无近寻,临深有余想。
仁智乐在斯,意适忘归鞅。
髯翁家住东海头,胸次直欲凌高秋。
陈编往牒竞探摘,新词吐出锵琳璆。
迩来踪迹更奇绝,踞石中宵玩明月。
银丸滉漾青琉璃,空濛万象俱涵澈。
招呼浮丘揖任公,下上八极神游中。
丹霞山人忽相遇,片纸点染何昭融。
手持视我我心醉,棹入濠湖竟无睡。
超然起望海天高,捲尽纤云月初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