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方絪缊,白云山之巅。
匡庐下马坟,是家卜牛眠。
人子岂不养,生人无百年。
至今心眼孤,皎如香炉烟。
人人有此云,回望俱可怜。
霜降春雨濡,何独君拳拳。
终身知孝慕,体受当归全。
一举足出言,而亲长在前。
因君与世人,死生安者天。
不见南阳行,荒哉原巨先。
但威太行险,勿羡怀英贤。
物外方絪缊,白云山之巅。
匡庐下马坟,是家卜牛眠。
人子岂不养,生人无百年。
至今心眼孤,皎如香炉烟。
人人有此云,回望俱可怜。
霜降春雨濡,何独君拳拳。
终身知孝慕,体受当归全。
一举足出言,而亲长在前。
因君与世人,死生安者天。
不见南阳行,荒哉原巨先。
但威太行险,勿羡怀英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洁的画面,诗人龚璛以白云山巅为背景,赞美了张祥卿选择在庐山下的墓地安葬,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匡庐下马坟,是家卜牛眠"形象地写出了墓地的选择,暗示着祥卿的淡泊名利。
"人子岂不养,生人无百年"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感慨人子虽有赡养父母之心,但终归无法长久。"至今心眼孤,皎如香炉烟"进一步刻画了祥卿内心的孤独纯净,如同香炉升起的清烟,高洁而深远。
"人人有此云,回望俱可怜",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对白云的向往,但能如祥卿般超脱世俗,令人怜惜。"霜降春雨濡,何独君拳拳",诗人赞扬祥卿对孝道的坚守,即使在霜降时节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终身知孝慕,体受当归全",诗人强调了孝顺的重要,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和实践孝道,才能使生命得到完整的体验。"一举足出言,而亲长在前",告诫人们应时刻铭记父母的教诲,视其为行动和言语的指引。
最后,诗人通过南阳行和原巨先的故事,提醒读者要像祥卿一样,不被外界艰险所迷惑,而是效仿怀英贤人的高尚品质,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死的豁达。整首诗情感深沉,寓理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四海张公子,才华重缙绅。
早从枢府辟,已践属车尘。
通籍联清禁,严更列近臣。
周庐金帐晓,岩室玉墀春。
马湩挏官酒,熊胹少府珍。
青冥多雨露,黄道焕星辰。
往事疑皆梦,浮名笑此身。
冯唐虽磊落,颜驷竟逡巡。
岁月黄尘老,关河白发新。
还家见江总,举事识陈遵。
春水桃花鳜,西风笠泽莼。
扁舟五湖客,阳羡一归人。
我惜交游晚,相期意气真。
冥鸿何杳杳,斥鴳自踆踆。
斜日横江路,寒云隔水滨。
何时谋一壑,卜筑愿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