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峨宝阙,众星拱高垣。
寥寥太虚庭,巍巍无极尊。
白虎伏右騑,青龙承左辕。
玄武后躨跜,长离前腾骞。
黄灵正常居,万有归一元。
希微眇稊粟,浩荡灸乾坤。
高卑各奠位,神化无穷源。
重阳峨宝阙,众星拱高垣。
寥寥太虚庭,巍巍无极尊。
白虎伏右騑,青龙承左辕。
玄武后躨跜,长离前腾骞。
黄灵正常居,万有归一元。
希微眇稊粟,浩荡灸乾坤。
高卑各奠位,神化无穷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步虚词》第三首,描绘了重阳节时峨眉山上的壮观景象和宇宙秩序。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天宫中的星辰、神兽与道教理念相结合,展现出天地之间的宏大与神秘。
"重阳峨宝阙,众星拱高垣",描绘了重阳节时,峨眉山如同宫殿般威严,群星环绕其上,犹如众臣拜见天帝。"寥寥太虚庭,巍巍无极尊",则以太虚(天空)为庭院,无极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接下来,诗人通过"白虎伏右騑,青龙承左辕",将四方守护神的形象引入,展现了宇宙秩序的严谨。"玄武后躨跜,长离前腾骞",进一步描绘了神兽的动态,强化了天宫的神圣氛围。"黄灵正常居,万有归一元",表达了万物皆源于道的哲学思想。
最后,诗人感慨"希微眇稊粟,浩荡灸乾坤",将宇宙的细微与广大进行对比,揭示出深邃的哲理。"高卑各奠位,神化无穷源",总结了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位,神妙变化无穷。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刘基对道教宇宙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艺术表现。
兴废从谁问,云烟过眼空。
吁嗟六朝事,想像半山翁。
百景饶君咏,三杯许我同。
登临无限意,多在夕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