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诸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瑶池。步光礼玉晨。
霞盖容长肃。清虚伍列真。
方诸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瑶池。步光礼玉晨。
霞盖容长肃。清虚伍列真。
这首诗是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萧衍所作,名为《上云乐七首(其四)方诸曲》。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方诸上。上云人。业守仁。"
这里,作者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达到高远境界的人。"方诸"可能指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或地方,而"上云人"则是形容那些能够登上云端,与天相接之人的境界。"业守仁"表明这些人追求的是仁德,体现了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
"摐金集瑶池。步光礼玉晨。"
"摐金集瑶池"中的“摜”字有敲击的意思,可能是指在美丽的瑶池边上进行某种仪式或活动。而"步光礼玉晨"则是在清晨时分,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对玉洁无瑕的事物表示敬意。
"霞盖容长肃。"
这一句中,“霞盖”形容天空中五彩斑斓的云霞,而“容长肃”则是说这些美景能够包容一切,展现了一种宽广和庄严的气氛。
"清虚伍列真。"
最后一句中的“清虚”意味着心灵的澄明与空旷,而“伍列真”则可能是在提及某种真理或境界的排比,强调了这种真理或境界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道德修养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尚境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