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夜煎白石平明吃,不拟教人哭此身。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
夜煎白石平明吃,不拟教人哭此身。
诗中“老子堂前花万树”一句,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子指的是道家之祖老聃,而这里更多是借指一位得道高僧的居所。花开满堂,显示了一种生命力与精神力量的结合。
“先生曾见几回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位修行者深厚的情感和尊敬之情。几回春意指时间的流转,这里的“春”不仅是自然季节的更迭,更隐含着生命的轮回与岁月的积淀。
至于“夜煎白石平明吃”,则是对一位高僧日常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夜煎白石,形象地展现了这位先生超然物外、洁身自好的修行态度。“平明吃”表达了一种对待世事的淡定与从容。
最后,“不拟教人哭此身”,则是诗人对这位高僧之所以为高僧的一种理解。这句话既包含了诗人的赞叹,也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在世间纷扰中保持一份超脱,不被凡尘所困。
忆昔游招提,适喜尘事屏。
高堂坐清昼,日映松雪炯。
上人一单外,渊默守诸静。
了然尘幻空,独以诗自警。
童子为烧香,汲泉煮春茗。
留客听疏钟,声闻发深省。
归来忽三年,寤寐鹊山境。
何时复相从,踏月度修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