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相逢醉玉缸,岂期凶问促归装。
雨昏江浦暮帆杳,云接淮山春树长。
忍看哀音藏箧笥,难忘慈线在衣裳。
到家正是薰风候,应对萱华泪万行。
白下相逢醉玉缸,岂期凶问促归装。
雨昏江浦暮帆杳,云接淮山春树长。
忍看哀音藏箧笥,难忘慈线在衣裳。
到家正是薰风候,应对萱华泪万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在金陵与另一位友人相逢饮酒后,却因不幸的消息被迫匆忙准备归程的场景。诗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首联“白下相逢醉玉缸,岂期凶问促归装”,开篇即点出相聚饮酒的欢乐氛围,然而突如其来的凶讯打破了这份欢愉,迫使友人不得不收拾行囊,准备归途。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相聚的喜悦与离别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颔联“雨昏江浦暮帆杳,云接淮山春树长”,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雨雾笼罩下的江边,暮色中的孤帆渐行渐远,仿佛预示着友人间的离别。而远处的淮山,春树绵延,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颈联“忍看哀音藏箧笥,难忘慈线在衣裳”,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逝去亲人哀痛之情的难以承受,以及对亲人衣物上所承载的温暖记忆的深深怀念。这里的“哀音”指亲人去世的消息,“慈线”则是指母亲缝制衣物时留下的爱意和关怀,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家庭的温情紧密相连,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深深的悲痛与不舍。
尾联“到家正是薰风候,应对萱华泪万行”,描绘了友人回到家中,正值温暖的薰风时节,但面对家中的母亲(萱华,常用来比喻母亲),却只能以泪水回应,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对母爱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友人内心深处的自责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之痛、怀念之情以及对亲情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负郭无绪业,因家濠湖濆。
扁舟归草堂,东溪生夏云。
居然满幽致,得与木石群。
兹地风俗厚,所事不尚文。
童年已樵采,壮者俱耕耘。予怀太古风,出门日。
税地给家食,借书广前闻。
野趣足心目,水流涤炎氛。
群山映五柳,空翠常氤氲。
隐居以求志,殷勤谢诸君。
临高台,瞻帝里,五侯七贵歌钟起。
陌上黄尘飞塞天,大车央央续车前。
朝游斗鸡坊,暮入长楸里。
少年宝剑青丝囊,锦帐如云百余里。
临高台,岁将暮。西风川上旌,吹向维扬渡。
金陵草色半青青,槛外长江百丈清。
白鹭洲前官舸发,石头城下暮潮平。
回眺雒城中,万事予何有。
身上鹔鹴裘,可换新丰酒。
为予买却清江槎,逢君须及白门花。
江上莼鲈秋更美,早看君去倍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