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寂寂敞禅关,听法年年此日还。
蓬转几能同白社,浪游随处客青山。
群公合式乡闾外,诸子相推意气间。
醉里复从尘鞅去,淹留那得共僧閒。
双林寂寂敞禅关,听法年年此日还。
蓬转几能同白社,浪游随处客青山。
群公合式乡闾外,诸子相推意气间。
醉里复从尘鞅去,淹留那得共僧閒。
这首诗描绘了崇胜寺中再次聚集儒林会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文人雅趣。首句“双林寂寂敞禅关”以双林衬托出禅院的宁静与庄严,禅关敞开,暗示着心灵的门户洞开,准备迎接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接着“听法年年此日还”,点明了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在此聆听佛法,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虔诚。
“蓬转几能同白社,浪游随处客青山”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飘荡的蓬草和游历的行者,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群公合式乡闾外,诸子相推意气间”描绘了一幅文人聚会的场景,群贤毕至,意气风发,共同探讨学问,交流思想。
最后,“醉里复从尘鞅去,淹留那得共僧閒”则以酒醉后的轻松状态,反衬出日常生活的忙碌与束缚,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烦恼,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情趣的深刻理解。
一壶之酒三四客,阁暖炉红窗月白。
围炉把酒且饮之,须臾相顾皆春色。
酒亦何美意何长,人生百年内,嘉会不可常,且乐今夕同徜徉。
飞霜落尽衡阳树,哀鸿叫下潇湘浦。
潇湘浦,九疑云隔苍梧路。
帝子香魂招不来,空馀竹上啼痕处。
放歌一曲壮心悲,天涯漂泊我何为。
明当径度禾川水,却望庐陵山翠归。
富贵苦相迫,师徒多遁巡。
况当强盛时,谁能分沈沦。
之子仗剑出,举足生烟云。
河淮漫浩浩,中有要路津。
岂忘风波恐,壮士念委身。
陈霜冱修途,落月经柍桭。
良友志异域,此意难重陈。
欲扳时无何,欲往道无因。
愿为双意而,飞飞出城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