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飙动广野,白日惨无色。
之子在万里,山川渺难极。
豺狼满路衢,况复荆与棘。
我欲往从之,惜无晨风翼。
因风寄瑶华,岁事日云夕。
去往鲜欢悰,抚膺长叹息。
浮飙动广野,白日惨无色。
之子在万里,山川渺难极。
豺狼满路衢,况复荆与棘。
我欲往从之,惜无晨风翼。
因风寄瑶华,岁事日云夕。
去往鲜欢悰,抚膺长叹息。
这首诗名为《寄人一首》,是明代文学家宗臣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浮飙动广野,白日惨无色”以自然景象起笔,通过狂风卷动旷野,使白日变得黯淡无光,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之子在万里,山川渺难极”点明了友人远在他方,山川辽阔,难以到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感慨。
“豺狼满路衢,况复荆与棘”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险阻,暗喻了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身安的担忧。
“我欲往从之,惜无晨风翼”表达了诗人想要前往友人所在之地的强烈愿望,但又无奈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这一愿望,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因风寄瑶华,岁事日云夕”则展现了诗人借助自然界的风力,将美好的祝福和思念之情传递给远方的友人,同时感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
最后,“去往鲜欢悰,抚膺长叹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以及对时光易逝、相聚不易的深深感慨,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哲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至道无言说,神功妙莫量。
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
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里细参详。
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
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
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
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年弥勒,直下要承当。
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
宗女同昌公主唐多令词,南史宋帝时点绛唇唐多令词,皆道纯伪托。
三五真机,应用处、头头总是。
况日用平常,密巍巍地。
向有无中忘二见,便于罔象通三昧。
却如何、成少不成多,因滞泥。
水乡铅,只一味。
个便是,先天气。
会蟾乌合璧,身心合意。
西四归来投北了,东三便去交南二。
把五般、攒簇入炉中,丹完备。
默即说兮,这说处、元来有默。
只默说便是,金丹秘诀。
默识潜通为大要,声闻缘觉皆虚设。
向说中、认得默之根,无生灭。
会说底,非干舌。
与默底,无差别。
这默底宁如,说底亲切。
若向不言中得趣,便于不默俱通彻。
将默默、说说尽掀翻,天机泄。
道曰五行,释曰五服,儒曰五常。
矧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金木水火,土在中央。
白虎青龙,玄龟朱雀,皆自句陈主张。
天数五,人精神魂魄,意属中黄。
乾坤二五全彰。
会三五、归元妙莫量。
火三南方,东三成五,北玄真一,西四同乡。
五土中宫,合为三五,三五混融阴返阳。
通玄士,把铅银砂汞,炼作金刚。
吾道玄关,决不许、外边人人。
有学者来参,防他做贼。
猛把杀人刀子举,活人手段轻拈出。
更单提、独弄逞神通,谁能敌。
若是个,善知识。
便承当,心不惑。
仗奋心刚胆,逢佛杀佛。
举步便能欺十圣,口开便要吞三极。
把乾坤、天地尽掀翻,真奇特。
身处玄门,不遇真师,徒尔劳辛。
若绝学无为,争知阖癖,多闻博学,宁脱根尘。
固守自然,终成断灭,着有着无都不真。
般般假,那星儿妙处,参访高人。
一言说破元因。
直指丹头精气神。
问一穷玄关,本无定位,两般灵物,只在心身。
动静相因,有无交入,五气朝元万善臻。
幽奇处,把一元簇在,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