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威上人》
《威上人》全文
宋 / 杨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五蕴已空诸漏尽,冢间行道十年馀。

吟成南国碧云句,读遍西方贝叶书。

清论弥天居士伏,高情出世俗流疏。

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ēishàngrén
sòng / yáng亿

yùnkōngzhūlòujìnzhǒngjiānxíngdàoshínián

yínchéngnánguóyúnbiàn西fāngbèishū

qīnglùntiānshìgāoqíngchūshìliúshū

wènshīxīndōuxiàozhǐyúnzàitài

翻译
五蕴皆空,烦恼已尽,我在墓地间修行了十多年。
我创作了许多南方诗意的句子,研读过西方佛经无数卷。
清高的议论让居士们折服,我的情感超脱世俗的纷扰。
向老师询问佛法真谛,他却沉默不语,只是笑着指向天边孤独的云彩。
注释
五蕴:佛教术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心理现象。
空:佛教中表示超越世俗概念的境界。
冢间:墓地间,指修行者的生活环境。
十年馀:十多年,表示时间之长。
南国:泛指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碧云句:比喻富有诗意的语言。
西方:佛教中的西方净土,也指佛经。
贝叶书:古代印度用贝多罗树叶写成的佛经。
弥天:满天,形容议论广泛或高深。
居士:信奉佛教的在家修行者。
世俗流疏:超脱世俗,不随流俗。
心法:佛教中指修行的心要法门。
太虚:天空,象征宇宙或佛法的广大无边。
鉴赏

这首诗是出自宋代诗人杨亿之手,名为《威上人》。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禅意。

"五蕴已空诸漏尽,冢间行道十年馀。" 这两句表明诗人已经放下了世间的一切欲望和烦恼,如同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最终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吟成南国碧云句,读遍西方贝叶书。" 这里“南国碧云”可能指的是一种清新的境界,而“西方贝叶书”则象征着佛家典籍的深邃与丰富。诗人通过吟诵和阅读这些高远的知识,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清论弥天居士伏,高情出世俗流疏。"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禅意,他的思想如同清风般纯洁无瑕,超越了世间的常规,而他的情感也因此而显得格外高远,不为尘世所羁绊。

"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一种禅宗特有的对话方式,即通过问答来体悟佛理,但诗人却选择了沉默,用笑容和手势来表达那无法言传的真理,而“孤云在太虚”则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展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宗思想的融入,杨亿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解脱和真理追求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
朝代:宋   字:大年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生辰:974—1020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
猜你喜欢

得槩轩

因迥为精舍,赅奇入旷观。

真花暂风落,画树久霜丹。

胜槩信称得,环山故曰盘。

一窗明日嫩,静坐不知寒。

(0)

回跸滦阳别墅作

山木有菀枯,空云有去来。

日日行迈客,岂能无往回。

菀枯木不知,去来云不期。

云胡往回间,历历今昔时。

问昔曾安在,问今复如何。

秋深峰罨画,风度江生波。

閒馆之相遭,于斯会意多。

(0)

秋日瀛台即景·其四

太液波澄镜影空,兰舟沿泛韵秋风。

寻常想像称佳话,那似当前体认工。

(0)

玉泉山西·其二

玉泉小憩路由西,禾黍一沟秀欲齐。

铜雀喧鸣兆已好,教防蹂躏紫骝蹄。

(0)

玉泉山杂咏十六首·其十五迸珠泉

青蒲戟戟石磷磷,错落倾来万斛珍。

最是松风萝月下,夜深仿佛见鲛人。

(0)

玉泉山杂咏十六首·其十二罗汉洞

何年驻锡应真群,坐席霏微花雨芬。

试问维摩著也未,辨才到此竟难分。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