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柱史秀风标,骢马南行万里遥。
雷雨岷江流惠泽,霜风巴国净炎飙。
豺狸胆落愁玄豸,燕雀栖卑怯皂雕。
此去安民君有计,疏封何必待归朝。
兰台柱史秀风标,骢马南行万里遥。
雷雨岷江流惠泽,霜风巴国净炎飙。
豺狸胆落愁玄豸,燕雀栖卑怯皂雕。
此去安民君有计,疏封何必待归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一夔所作的《送某侍御之蜀》。诗中以“兰台柱史”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某侍御的风度与才华,如同兰台柱石,挺拔而卓然。接着,“骢马南行万里遥”,以骏马远行的壮阔景象,象征着侍御即将踏上漫长而重要的旅程。
“雷雨岷江流惠泽,霜风巴国净炎飙。”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侍御的仁政与清廉。岷江的雷雨象征着他带来的恩泽,如甘霖滋润大地;巴国的霜风则代表他扫除腐败,使地方风气清朗。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侍御治理才能的高度赞赏。
“豺狸胆落愁玄豸,燕雀栖卑怯皂雕。”这两句进一步赞扬侍御的正直与威严。豺狸和燕雀分别象征邪恶势力与普通百姓,玄豸和皂雕则是正义与权威的象征。侍御的到来让邪恶势力胆战心惊,让普通百姓感到安心,体现了他的公正与力量。
最后,“此去安民君有计,疏封何必待归朝。”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侍御此次出使目的的肯定,认为他有解决民生问题的策略,并且相信他能够成功。同时,也暗示了侍御的功绩将被铭记,无需等待归朝便能受到应有的表彰与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侍御形象的描绘和对治国理政理念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敬仰之情。
飘飘关辅客,逸气薄云霄。
承学有源委,持论生风飙。
束发侍玉阶,香名满天朝。
射策不一中,雄文深自韬。
嘉遁思居洛,歌诗祇和陶。
生涯足文史,踪迹混渔樵。
蹭蹬三十年,壮志殊未凋。
人称寇公后,遇鼎复能调。
才大时不容,坐使双鬓焦。
朅来汾上水,吾见秋虫号。
西风下木叶,天气正泬寥。
劝君一杯酒,能令百忧消。
开怀且痛饮,勿令乡关遥。
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
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
低枝采易残,高枝手难扳。
踏踏竹梯登树杪,心思蚕多苦叶少。
举头桑枝挂鬓唇,转身桑枝勾破裙。
辛苦事蚕桑,实为良家人。
使君奚所为,见妾驻车轮。
使君口有言,罗敷耳无闻。蚕饥蚕饥,采叶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