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此地有遗台,故国荒凉楚水哀。
霸业已随玉斗碎,乡人不见锦衣回。
山头落日沉波去,天际悲风带雨来。
不独咸阳三月火,曲池高榭总成灰。
英雄此地有遗台,故国荒凉楚水哀。
霸业已随玉斗碎,乡人不见锦衣回。
山头落日沉波去,天际悲风带雨来。
不独咸阳三月火,曲池高榭总成灰。
这首明代诗人王洪的《戏马台》描绘了一幅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色交融的凄凉画面。首句“英雄此地有遗台”,点出戏马台曾是英雄豪杰的活动场所,但如今只剩下遗迹,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次句“故国荒凉楚水哀”进一步渲染了昔日繁华的楚地如今的衰败景象,楚水似乎也带着哀伤。
第三句“霸业已随玉斗碎”,借“玉斗”象征英雄的事业或理想,表达了霸业不再,英雄业绩已成过往的感慨。第四句“乡人不见锦衣回”则通过写乡人未能再见昔日荣归的锦衣英雄,表达了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惋惜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接下来两句“山头落日沉波去,天际悲风带雨来”,以自然景物烘托出一种苍茫而又凄冷的氛围,落日西沉,风雨欲来,仿佛在诉说历史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不独咸阳三月火,曲池高榭总成灰”,借用秦朝咸阳大火的典故,表达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的宫殿楼阁,最终都会化为灰烬,寓意世间万物终将归于尘土,引人深思历史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戏马台为载体,通过描绘其荒凉景象,寓言历史兴衰,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柳外莺声碎。
晚晴天、东风力软,嫩寒初退。
花底觅春春已去,时见乱红飞坠。
又闲傍、阑干十二。
阑外青山烟缥缈,远连空、愁与眉峰对。
凝望处,两叠翠。
鸳鸯结带灵犀佩。
绮屏深、香罗帐小,宝檠灯背。
谁谓彩云和梦断,青翼阻寻后会。
待都把、相思情缀。
便做锦书难写恨,奈菱花、都见人憔悴。
那更有,枕痕泪。
正欲登临,何处好、登临眺望。
君约我、今朝携酒,古台同上。
风静秋郊浑似洗,碧空淡覆玻璃盎。
夕照外、渺渺万遥山,开青嶂。
龙山事,空追想。
风流会,今安往。
我劝君一杯,为君高唱。
今日谋欢真雅胜,休辞痛饮葡萄浪。
纵黄花、明日未凋零,非佳赏。
睡起帘栊静。
□金铺、春帏半卷,宝香烟冷。
门外落花风不定。
糁糁乱红堆径。
谁唤做、春愁如病。
零乱云鬟慵梳掠,傍菱花、羞对孤鸾影。
情易感,恨难醒。
沙边柳外当时景。
记分携、离筵乍阕,去帆初整。
尽举棹歌和泪听。
云淡水寒烟暝。
空怆望、楼高天迥。
犹未归来何处也,日长时、不念人孤另。
书谩写,雁谁倩。
绰约人如玉。
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
倚傍小阑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
记洛浦、当年俦侣。
罗袜尘生香冉冉,料征鸿、微步凌波女。
惊梦断,楚江曲。
春工若见应为主。
忍教都、闲亭邃馆,冷风凄雨。
待把此花都折取。
和泪连香寄与。
须信道、离情如许。
烟水茫茫斜照里,是骚人、九辨招魂处。
千古恨,与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