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朝暮寒,况值中秋月。
山空增料峭,晨凉薄肌发。
白露在兰苕,轻烟霏荔埒。
匪盼洞庭波,木叶亦微脱。
素心淡空宇,夜气清明发。
金飔复飒沓,峰岚互出没。
萧然惬襟抱,极目碧天阔。
塞垣朝暮寒,况值中秋月。
山空增料峭,晨凉薄肌发。
白露在兰苕,轻烟霏荔埒。
匪盼洞庭波,木叶亦微脱。
素心淡空宇,夜气清明发。
金飔复飒沓,峰岚互出没。
萧然惬襟抱,极目碧天阔。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清晨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深沉的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秋日的寒意、月色、山风、露珠、烟雾、落叶等元素融入其中,构建了一幅生动而静谧的画面。
首先,“塞垣朝暮寒,况值中秋月。”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时间,塞垣之上,早晚皆寒,正值中秋之夜,月光如洗,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又不失温馨的基调。
接着,“山空增料峭,晨凉薄肌发。”山间空旷,晨风料峭,使得肌肤感到微微的凉意,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清凉感,同时也暗示了秋季特有的清冷氛围。
“白露在兰苕,轻烟霏荔埒。”白露凝结在兰花的叶片上,轻烟缭绕在荔树之间,这一句通过露珠与烟雾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静谧与朦胧之美。
“匪盼洞庭波,木叶亦微脱。”虽未直接描绘洞庭湖的波澜壮阔,但通过“木叶微脱”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暗示了季节更替,万物随风而变的自然规律。
“素心淡空宇,夜气清明发。”素净的心灵在空旷的宇宙中显得格外清明,夜晚的气息也因之而更加纯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金飔复飒沓,峰岚互出没。”金风阵阵,山峰与云岚时隐时现,动态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变化无常。
“萧然惬襟抱,极目碧天阔。”在这萧瑟的秋风中,诗人的心怀得到了满足,放眼望去,广阔的碧空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清晨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绿槐庭院日初晓,群雀啾啾斗林杪。
奋身不入鸿鹄群,争飞聚噪心何小。
巢林聊用一枝安,阶除粒食充朝餐。
尔形甚?欲易盈,群居何事兴争端。
世人有欲恒不足,争名夺利相追逐。
吁嗟微物何足论,可怜无角能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