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鸦鸦响踏车,那边丛薄有人家。
老农歇热藤阴下,一树冬青落细花。
晌午鸦鸦响踏车,那边丛薄有人家。
老农歇热藤阴下,一树冬青落细花。
这首诗描绘了宋末元初时期乡村田野的生动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耕生活的日常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首句“晌午鸦鸦响踏车”,描绘了正午时分,乌鸦在空中盘旋,似乎在为农夫们劳作的声音伴奏。这里的“踏车”指的是古代农田灌溉或脱粒时使用的工具,通过人力踩踏,带动机械运转,形象地展示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与辛劳。
第二句“那边丛薄有人家”,则将视线转向远处,描绘了一片密林之中隐藏着农舍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乡村的宁静与隐秘,也暗示了农人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和依存关系。
接着,“老农歇热藤阴下”,描述了一位年迈的农夫在炎热的午后,选择在藤蔓形成的阴凉处休息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农夫的勤劳与智慧,即利用自然条件避暑,也体现了他们对劳动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一句“一树冬青落细花”,以冬青树作为背景,描绘了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有生命在悄悄绽放。冬青树的细小花朵,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它不仅是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更蕴含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和对自然万物生命力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