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跃马主恩新,词客今为执法臣。
苕水共看初带印,沧波由此罢垂纶。
宽同汉室于廷尉,情似樊川杜舍人。
何处公馀堪引眺,三江烟雨五湖春。
长安跃马主恩新,词客今为执法臣。
苕水共看初带印,沧波由此罢垂纶。
宽同汉室于廷尉,情似樊川杜舍人。
何处公馀堪引眺,三江烟雨五湖春。
此诗描绘了一位从京城长安调任至地方的官员,其身份由文士转变为执法之臣的转变过程。首联“长安跃马主恩新,词客今为执法臣”中,“跃马”形象地展现了官员在京城的意气风发,“主恩新”则表达了他对朝廷新任命的感激之情。“词客”与“执法臣”的对比,暗示了角色的转换。
颔联“苕水共看初带印,沧波由此罢垂纶”进一步展开这一场景。诗人想象这位官员初到任地时的情景,苕水边共赏新官上任的喜悦,而“沧波”与“垂纶”则象征着过去悠闲的生活,现在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公务繁忙。
颈联“宽同汉室于廷尉,情似樊川杜舍人”将新官的施政风格与历史上的贤臣相比较,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公正宽仁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其个人品格的赞赏,比肩汉室廷尉和唐代诗人杜甫。
尾联“何处公馀堪引眺,三江烟雨五湖春”则展望了官员在公务之余的休闲时光,希望他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欣赏到三江烟雨、五湖春色的美好景色,既是对官员个人生活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员角色转换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新生活、新环境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公正、宽仁治国理念的赞许。
驺衍何堂堂,与人谈九州。
彼亦持方柄,圆凿何能投。
诸家顿罗网,探处无人钩。
悠悠四千载,此子出一头。
飞蛇腾上屋,铁脚沙中蛑。
岂能道羊角,胜于童首虬。
二足既插地,大老施鞭鞧。
猖狂亦不贵,庶哉骐骥流。
江河蹈空阔,蓦涧超凡沟。
所以龌龊语,孟荀两不收。
真气浩如水,不得同浮沤。
墨子矧脱烂,泥土不足抔。
上不为曾参,下亦当黔娄。
玆道亦已摈,何须君力摎。
与君不胡越,百岁期同舟。
兼旬惜我别,万言致绸缪。
为君覆此著,以当琼琚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