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
《归》全文
明 / 范景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素衣生怕染京尘,乞得江湖老此身。

无用将从樗栎伍,有家愿与鹭鸥邻。

陶潜避世非为菊,张翰思吴岂在莼。

夜月几回劳北望,关心国事涕沾巾。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的《归》。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联“素衣生怕染京尘,乞得江湖老此身。”以素衣象征清白高洁的品性,表达了诗人不愿被官场污浊所染,渴望远离尘嚣,过上闲适自在的生活。这里“京尘”比喻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纷扰,“江湖”则代表了自由与宁静的自然生活。

颔联“无用将从樗栎伍,有家愿与鹭鸥邻。”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他自比为无用之材,愿意与平凡的树木为伍,象征着不求功名利禄,只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他希望与鹭鸥为邻,鹭鸥象征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颈联“陶潜避世非为菊,张翰思吴岂在莼。”引用了陶渊明和张翰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陶渊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归隐田园,张翰因思念家乡美味的莼菜而辞官。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并非为了逃避现实或追求美食而选择归隐,而是出于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渴望。

尾联“夜月几回劳北望,关心国事涕沾巾。”表达了诗人虽已归隐,但心中仍牵挂着国家的命运。每当夜晚仰望明月,他都会感到忧虑和悲伤,泪水沾湿了衣襟。这体现了诗人虽远离官场,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并未消减。

综上所述,这首《归》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范景文

范景文
朝代:明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猜你喜欢

观出猎·其二

平原马首雁行齐,狡兔深藏鸟不飞。

环立传觞人半醉,斜欹貂帽雪中归。

(0)

秋日访友席上赋录似耕渔

开遍芙蓉菊未花,杖藜随意踏江沙。

水云远接青山色,林木深藏处士家。

酒熟一尊香漉蚁,诗成两袖墨涂鸦。

儿童安识吾徒乐,只聚飞蚊醉馆娃。

(0)

和汪百可见寄韵二首·其二

脩竹吾庐五月寒,饭香吹麦腐儒餐。

绿阴黄鸟北窗午,清簟疏帘一枕安。

梦觉忽惊诗思好,心閒并觉宦情阑。

千年扰扰成何事,笑似棋枰著未残。

(0)

清明再用韵

暮春一日花红茸,顿觉园林晴色浓。

几个沙鸥轻片片,数行烟柳自重重。

学知老大终无补,发白今朝不改容。

正好出郊閒极目,莫教和恨听疏钟。

(0)

送李紫筼归淀山草堂

积玉溪头水拍天,草堂只在淀山前。

鸣鸠啼鸟青春里,古木疏篁落照边。

仙客近传餐玉法,故人时送买山钱。

相逢未尽一杯酒,陆相祠前又发船。

(0)

题赵彦徵画赤骥一匹

松雪当年称独步,子孙今日继遗风。

香凝淡墨连钱碧,色染秋毫汗血红。

济济奚官颜似玉,昂昂龙种气如虹。

春风满辔初牵出,对立长鸣冀北空。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