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腹疏灵境,蓬宫抱故城。
清风百年内,芳草几番平。
树色埋危屋,湖光泛彩楹。
真游三岛近,仙界一壶清。
外虑随尘隔,虚怀敌水明。
松筠烟翠老,台榭绿苔生。
攲枕巫云近,披襟楚吹轻。
舟横疏柳静,桥卧晚波晴。
事往空歌啸,人闲自醉醒。
我来真漫兴,鱼鸟莫多情。
坤腹疏灵境,蓬宫抱故城。
清风百年内,芳草几番平。
树色埋危屋,湖光泛彩楹。
真游三岛近,仙界一壶清。
外虑随尘隔,虚怀敌水明。
松筠烟翠老,台榭绿苔生。
攲枕巫云近,披襟楚吹轻。
舟横疏柳静,桥卧晚波晴。
事往空歌啸,人闲自醉醒。
我来真漫兴,鱼鸟莫多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先,“坤腹疏灵境,蓬宫抱故城”两句,开篇即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氛围。坤腹,象征大地的深处;蓬宫,比喻隐居之所。这两句仿佛在说,远离尘世的喧嚣,心灵得以安放于这片灵境之中,如同置身于蓬莱仙境,怀抱古老的城池,感受着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接着,“清风百年内,芳草几番平”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更迭。清风拂过,百年不变;芳草生长,岁月轮回。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着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循环。
“树色埋危屋,湖光泛彩楹”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树木掩映下的危屋,与湖面上泛起的彩楹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也蕴含着对生活状态的思考,或许是在暗示着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真游三岛近,仙界一壶清”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神秘、超脱的境界。三岛,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与仙境。一壶清,可能是指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外虑随尘隔,虚怀敌水明”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外在的忧虑与烦恼仿佛被尘埃隔绝,内心的宽广与清澈如同明镜一般。这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松筠烟翠老,台榭绿苔生”通过松竹与绿苔的生长,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生机。松筠,常青之木,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绿苔,虽微小却充满生命力。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的颂扬。
“攲枕巫云近,披襟楚吹轻”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凉爽。攲枕,侧身而卧;巫云,巫山之云,象征着神秘与浪漫。披襟,敞开衣襟,感受微风的轻拂。这两句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
“舟横疏柳静,桥卧晚波晴”则将画面拉回到水面,舟横于稀疏的柳树之间,桥静静地躺在晚波之上,一片宁静祥和。这种静谧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之美。
“事往空歌啸,人闲自醉醒”表达了对过往事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当下生活的享受。事往,往事已逝;歌啸,歌唱与长啸,表达情感的释放;人闲,闲适自在;醉醒,既是沉醉于生活之美,也是从生活中获得的清醒与洞察。
最后,“我来真漫兴,鱼鸟莫多情”以诗人自述结束全诗。我来,指诗人亲自来到此地;漫兴,随意游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随性态度。鱼鸟莫多情,意为鱼儿与鸟儿无需过多的情感投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纯粹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精神自由的追求与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