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衔枝枚疾趋,惊逃蟊贼尚糊涂。
楼船蓦地来王浚,金鼓从天降亚夫。
再岁相持同伐魏,经旬克捷笑平吴。
疮痍满眼堪嗟悼,全赖诸公善后图。
屏息衔枝枚疾趋,惊逃蟊贼尚糊涂。
楼船蓦地来王浚,金鼓从天降亚夫。
再岁相持同伐魏,经旬克捷笑平吴。
疮痍满眼堪嗟悼,全赖诸公善后图。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中的紧张与胜利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战后恢复的期待。首句“屏息衔枝枚疾趋”生动地展现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紧张与迅速行动,仿佛屏住呼吸,快速地传递信息或执行任务。接着,“惊逃蟊贼尚糊涂”则可能暗喻敌人在战局不利时的慌乱与不明智的举动。
“楼船蓦地来王浚,金鼓从天降亚夫”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援军突然到来的壮观场景,如同楼船从天而降,金鼓声震天响,预示着胜利的曙光。这里巧妙地引用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艺术感染力。
“再岁相持同伐魏,经旬克捷笑平吴”描述了长时间的对峙与最终的胜利,其中“伐魏”、“平吴”分别借指对抗强大的敌人并取得胜利的情景,体现了战争的艰苦与最终的成果。
“疮痍满眼堪嗟悼,全赖诸公善后图”则转向对战后的反思与重建,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悼,以及对领导者如何妥善处理战后事务的期待。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也蕴含了对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复杂,以及对和平与重建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天作元圣配,公非浅夫相。
乘风来帝旁,捧日到天上。
兵戎在呼吸,端委见力量。
三朝社稷臣,勋业谁辈行。
堂堂国伊周,勃辈安敢望。
清源始生地,风土至今王。
释氏从何得,抱送真不妄。
好事榜其堂,嘉名无以尚。
何人辄更改,有识为悽怆。
端同圣削迹,又类玄覆酱。
思贤旧观复,闻风懦夫壮。
堂上生辉光,如公名始唱。
奸骨死犹寒,如公昔为将。
画象出貂蝉,疑公尚亡恙。
平生蓼莪心,眷此应不忘。
嗟予生太晚,不识天人状。
版图犹未复,昼锦无由访。
维扬金系腰,叹息为谁放。
一麾忽南来,遗迹增慕向。
当于异梦处,祠堂为公创。
《六月二十五日会同官于贡院用前一绝分韵得相字》【宋·王十朋】天作元圣配,公非浅夫相。乘风来帝旁,捧日到天上。兵戎在呼吸,端委见力量。三朝社稷臣,勋业谁辈行。堂堂国伊周,勃辈安敢望。清源始生地,风土至今王。释氏从何得,抱送真不妄。好事榜其堂,嘉名无以尚。何人辄更改,有识为悽怆。端同圣削迹,又类玄覆酱。思贤旧观复,闻风懦夫壮。堂上生辉光,如公名始唱。奸骨死犹寒,如公昔为将。画象出貂蝉,疑公尚亡恙。平生蓼莪心,眷此应不忘。嗟予生太晚,不识天人状。版图犹未复,昼锦无由访。维扬金系腰,叹息为谁放。一麾忽南来,遗迹增慕向。当于异梦处,祠堂为公创。
https://shici.929r.com/shici/3zLlkVMw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