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
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
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
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
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
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
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于山谷寺中接受加官赐服的恩赐,并与皇甫侍御见面致贺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谦逊和感激之情。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 表示皇帝的圣旨传到了寺庙,原本平凡的自己如同朽木般被这份荣耀所笼罩。这里的“朽质”暗喻诗人自身,表达了他对于荣誉的不敢当之情。
"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 诗人自嘲没有什么功绩,却受到如此殊厚的恩典,这份恩惠如同过度的赞美,让他感到既感激又有些过意不去。
"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 描述诗人回到官府的场景,还需要对照古人的礼节进行仪式,以示尊重和恭顺之情。这里的“犹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是否能够符合这些礼节的自我怀疑。
"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诗中提到的“佳句”,可能是指皇帝赐给他的赞美之词。诗人感到惭愧,因为他认为这样的赞誉难以当之,即很难真正做到。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谦虚和对待遇的感激,同时也透露了他对于自己能否真正配得上这些荣耀的自我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