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安美食,日日事甘芳。
岂识有真士,餐和吸琼浆。
珍肥祇腥臭,粱稻如糟糠。
未能绝世缘,形为调饥妨。
虽不贪外味,犹欲饱中肠。
炊烟借丹灶,载匕升石床。
兹愧小人腹,难期辟谷方。
世人安美食,日日事甘芳。
岂识有真士,餐和吸琼浆。
珍肥祇腥臭,粱稻如糟糠。
未能绝世缘,形为调饥妨。
虽不贪外味,犹欲饱中肠。
炊烟借丹灶,载匕升石床。
兹愧小人腹,难期辟谷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追求精神与肉体双重满足的隐士形象。他摒弃了世俗的美食诱惑,选择餐和吸琼浆,即以自然之气滋养身心,而非依赖于物质的饮食。诗中通过对比珍馐美味与粗粮素食,强调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而非外在物质的追求。炊烟与丹灶的结合,象征着修炼与超脱的途径,而将食物置于石床上食用,则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诗人通过描述这位“真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未能完全摆脱尘世束缚的自省,以及对实现辟谷(一种古代修道者断食以求长生的方法)理想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对精神自由与物质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思考与追求。
苍苍岭上松,独立傲冰雪。
岁寒百卉彫,霜筠正秀绝。
栽者天所培,贤豪贵自决。
节母励节时,艰难经百折。
昼耕陇如梯,夜卧衾似铁。
滫瀡奉亲劳,义方训子切。
家有千里驹,腾骧迈前哲。
苍黄国体变,匡时仗英杰。
护法志不挠,囹圄任扃鐍。
安有守节母,肯令儿失节。
时清公论定,议院席再列。
十月岭梅开,婺光照高洁。
瑶觞集群贤,随风霏玉屑。
我有介眉词,吏事苦羁绁。
北望托冥鸿,聊表深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