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荆阃偶成》
《荆阃偶成》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一出峤南道,重来国北门。

词源因老涸,心鉴以忧昏。

可厌惟官事,难忘是主恩。

衷怀谁共语,流得枕边痕。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īngkǔnǒuchéng
sòng / céngbǎi

chūqiáonándàozhòngláiguóběimén

yuányīnlǎoxīnjiànyōuhūn

yànwéiguānshìnánwàngshìzhǔēn

zhōng怀huáishuígòngliúzhěnguòhén

翻译
我再次来到岭南的道路,这次是从国都北门归来。
曾经的灵感源泉因年老而枯竭,内心明镜因忧虑而变得模糊。
令人厌倦的是繁琐的公事,难以忘怀的是君主的恩德。
内心的情感无人倾诉,只有在梦中枕头边留下深深的痕迹。
注释
出:离开。
峤南道:岭南的道路。
重来:再次回来。
国北门:国都北门。
词源:灵感源泉。
涸:枯竭。
心鉴:内心明镜。
忧昏:忧虑模糊。
可厌:令人厌倦。
惟:只。
官事:公事。
难忘:难以忘怀。
主恩:君主的恩德。
衷怀:内心情感。
共语:倾诉。
流得:留下。
枕边痕:枕头边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荆阃偶成》。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

“一出峤南道,重来国北门。”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一次次地通过南道,又回到北门的情景,表明其心中的某种牵挂和不舍。峤南、国北可能是指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比喻性的表示某个地方或状态。

“词源因老涸,心鉴以忧昏。” 诗人通过“词源”来表达自己对于往事的回忆,这些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模糊不清。同时,“心鉴”暗示诗人内心深处的自我省察,而这种省察又让他感到忧虑和迷茫。

“可厌惟官事,难忘是主恩。”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不满与厌倦,但同时也难以忘怀在这过程中所获得的某种恩惠或支持。这里的“主恩”可能指的是君王或上级对诗人的提拔和赏识。

“衷怀谁共语,流得枕边痕。”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无人可以分享他的深沉情感。这些情感就像枕边的泪痕一样,是夜里孤独时刻所留下的印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于过往的深深思念。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发南京留别故人

遥遥江上舟,千里溯江流。

风景三山在,豪华六代幽。

石城环故国,天堑隔重洲。

欲采芙蓉去,思君南渡头。

(0)

节孝徽音卷为李隐君裕培赋

凤去烟销路渺茫,孤鸾贞守觉凄凉。

依然松柏看人老,愁对妆台满鬓霜。

伴读一经为教子,梦飞三岛不逢郎。

旌门拜诏承恩日,兰桂芬芳绕画堂。

(0)

赠别云卓道人方外游

佩刀怜独往,鼓棹别溪阴。

每吐惊人语,长虚出世心。

浮生怀五岳,结客散千金。

策马咸阳道,能无念竹林。

(0)

对酒

饮者之名历代传,刘伶李白酒中仙。

六旬花甲须臾事,人世几何享百年。

(0)

题崇恩茂异卷

逸士名偏重,风流似鹿门。

一时推硕隐,万里拜皇恩。

白发家多庆,青霞道自尊。

高堂荣綵服,颂客满前轩。

(0)

送罗范阳山人游嵩山

长安送客处,把袂思悠哉。

马首燕云尽,关前岳色开。

飞鸿过大泽,积雪满平台。

尔采三花树,何由远寄来。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