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当夏至荐芳馨,才入秋风味便轻。
幼女不知颜色好,等閒裁作绛纱灯。
时当夏至荐芳馨,才入秋风味便轻。
幼女不知颜色好,等閒裁作绛纱灯。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秋初时节,荔枝成熟后被制成灯笼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与自然之美。
“时当夏至荐芳馨”,诗句开篇点明时间背景,夏至时节,荔枝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象征着丰收与喜悦。“荐”字生动地表现了荔枝在这一季节里被人们品尝和分享的美好景象。
“才入秋风味便轻”,随着季节的更迭,荔枝的风味似乎也变得更为清新淡雅,暗示着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对食物口感的影响。
“幼女不知颜色好,等閒裁作绛纱灯”,最后两句聚焦于一个小女孩的形象,她或许还不懂得欣赏荔枝的美丽色泽,却将它们随意地剪裁成绛红色的灯笼。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体现了儿童的纯真与创造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荔枝从成熟到被制作成灯笼的过程,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
弱龄性淡泊,郑圃吾其师。
及兹拙生事,穷窘常经时。
无方可纾急,何以宣中怀。
柴门蔽残席,咏书倦徘徊。
呼儿促觞至,目玩天云飞。
山鸟送新响,日迟花露滋。
颓然醉檐下,不省何如时。
虽非富贵乐,富贵乃所乖。
听新蝉,舜琴初弄清弦。
伴薰风、匆匆佳气,钟希世英贤。
正芳蓂、更馀九荚,况强仕,犹待三年。
笔下烟云,胸中岩壑,玉峰凛凛映人寒。
公不见、清潭宝剑,九彩动星躔。
浑疑是,风雷变化,落在人间。
驻东阳、清谭终日,种成桃李森然。
向庭闱、彩衣有庆,更华萼、棠棣相鲜。
骥足难留,牛刀暂屈,匪朝伊夕步花砖。
自今往、掀天扶地,声迹寄凌烟。
它时事,赤松共约,携手骖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