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九江行台壁》
《书九江行台壁》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九华真实是奇观,更是庐山亦耐看。

幽胜未穷三日兴,风尘已觉再来难。

眼馀五老晴光碧,衣染天池积翠寒。

却怪寺僧能好事,直来城市索诗刊。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名为《书九江行台壁》。诗中描绘了九江九华山与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这些美景的深深感慨。

首句“九华真实是奇观”,直接点明九华山的壮观景象,引人入胜。接着,“更是庐山亦耐看”则将庐山的景色与九华山相提并论,强调两者皆为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

“幽胜未穷三日兴,风尘已觉再来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游览时间有限的遗憾。他感叹在这片幽静胜地,三天的时光尚不足以完全领略其美,而离开时又觉得难以再寻觅到如此景致。

“眼馀五老晴光碧,衣染天池积翠寒”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五老峰在晴空下的碧绿之色,以及天池四周积聚的翠绿色泽给衣物带来的凉意。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最后,“却怪寺僧能好事,直来城市索诗刊”表达了诗人对寺僧邀请他写下诗歌的惊讶与赞赏。他认为寺僧不仅懂得欣赏自然之美,还懂得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通过诗文的形式,让城市的喧嚣中也能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与美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长孙敏学授承务郎

辛勤场屋一书生,六卷时文谩策名。

身事两朝奚所补,恩覃五世亦何荣。

前人庆泽宜丰报,尔辈官曹讵可轻。

移孝为忠斯不负,更须勤学绍家声。

(0)

赋梅

与月淡交连影瘦,于春无竞著花疏。

细雨敛尘栖萼润,轻云度谷压香低。

(0)

感秋扇五首·其一

须信此心元有性,苦将浊酒破人愁。

旧愁未解新愁至,团扇因何怯去秋。

(0)

春去

横雨颠风势转加,红情绿意不容誇。

明朝春去忙如箭,满市人携谢豹虾。

(0)

秋虫篇

县楼漏鼓声逄逄,秋深夜永睡未浓。

窗前秋色已可掬,枕畔秋凉能暗通。

偶思向来所历事,记一忘十马牛风。

醒然如寤或省起,四壁不耐吟秋蛩。

秋蛩赋命抑何小,声则甚大凄而雄。

艰难七月陈王业,警戒再四由姬公。

如何秋蛩蒙好语,意谓有渐将成终。

初非卒然来径去,有如疾风转孤蓬。

入我床下声更切,恐我佐邑务纤洪。

情知官府印窠大,不信民间机杼空。

就中懒妇丝未理,狂讴野舞废女红。

竞言秋蛩非促织,自是合欢人不识。

绿牙作笼金作栅,万钱争买成戏剧。

抚枕三叹忽成诗,秋蛩秋蛩竟何为。

汝喙从此钳,汝声从此辞。

不平之鸣汝何预,宵尔之织汝无衣。

自形自色虽天付,我欲睡矣汝且住。

(0)

游石笋

偶成石笋游,山色浸云表。

两轮天地阔,一览江湖小。

渴饮金沙泉,饥餐翠松苗。

邺公何许人,遥想好风标。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