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真实是奇观,更是庐山亦耐看。
幽胜未穷三日兴,风尘已觉再来难。
眼馀五老晴光碧,衣染天池积翠寒。
却怪寺僧能好事,直来城市索诗刊。
九华真实是奇观,更是庐山亦耐看。
幽胜未穷三日兴,风尘已觉再来难。
眼馀五老晴光碧,衣染天池积翠寒。
却怪寺僧能好事,直来城市索诗刊。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名为《书九江行台壁》。诗中描绘了九江九华山与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这些美景的深深感慨。
首句“九华真实是奇观”,直接点明九华山的壮观景象,引人入胜。接着,“更是庐山亦耐看”则将庐山的景色与九华山相提并论,强调两者皆为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
“幽胜未穷三日兴,风尘已觉再来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游览时间有限的遗憾。他感叹在这片幽静胜地,三天的时光尚不足以完全领略其美,而离开时又觉得难以再寻觅到如此景致。
“眼馀五老晴光碧,衣染天池积翠寒”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五老峰在晴空下的碧绿之色,以及天池四周积聚的翠绿色泽给衣物带来的凉意。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最后,“却怪寺僧能好事,直来城市索诗刊”表达了诗人对寺僧邀请他写下诗歌的惊讶与赞赏。他认为寺僧不仅懂得欣赏自然之美,还懂得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通过诗文的形式,让城市的喧嚣中也能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与美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县楼漏鼓声逄逄,秋深夜永睡未浓。
窗前秋色已可掬,枕畔秋凉能暗通。
偶思向来所历事,记一忘十马牛风。
醒然如寤或省起,四壁不耐吟秋蛩。
秋蛩赋命抑何小,声则甚大凄而雄。
艰难七月陈王业,警戒再四由姬公。
如何秋蛩蒙好语,意谓有渐将成终。
初非卒然来径去,有如疾风转孤蓬。
入我床下声更切,恐我佐邑务纤洪。
情知官府印窠大,不信民间机杼空。
就中懒妇丝未理,狂讴野舞废女红。
竞言秋蛩非促织,自是合欢人不识。
绿牙作笼金作栅,万钱争买成戏剧。
抚枕三叹忽成诗,秋蛩秋蛩竟何为。
汝喙从此钳,汝声从此辞。
不平之鸣汝何预,宵尔之织汝无衣。
自形自色虽天付,我欲睡矣汝且住。
《秋虫篇》【宋·张侃】县楼漏鼓声逄逄,秋深夜永睡未浓。窗前秋色已可掬,枕畔秋凉能暗通。偶思向来所历事,记一忘十马牛风。醒然如寤或省起,四壁不耐吟秋蛩。秋蛩赋命抑何小,声则甚大凄而雄。艰难七月陈王业,警戒再四由姬公。如何秋蛩蒙好语,意谓有渐将成终。初非卒然来径去,有如疾风转孤蓬。入我床下声更切,恐我佐邑务纤洪。情知官府印窠大,不信民间机杼空。就中懒妇丝未理,狂讴野舞废女红。竞言秋蛩非促织,自是合欢人不识。绿牙作笼金作栅,万钱争买成戏剧。抚枕三叹忽成诗,秋蛩秋蛩竟何为。汝喙从此钳,汝声从此辞。不平之鸣汝何预,宵尔之织汝无衣。自形自色虽天付,我欲睡矣汝且住。
https://shici.929r.com/shici/Nr9cN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