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廷议和亲,佳人使绝域。
明妃随例行,秪谓掖廷职。
一朝临遣动天子,始信深宫未曾识。
当日丹青亦等閒,今知不得黄金力。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
由来颜色不自知,爱惜自是君王私。
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
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
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亦有人欺。
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
红颜命薄古云然,不恨臣工况天子。
汉廷议和亲,佳人使绝域。
明妃随例行,秪谓掖廷职。
一朝临遣动天子,始信深宫未曾识。
当日丹青亦等閒,今知不得黄金力。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
由来颜色不自知,爱惜自是君王私。
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
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
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亦有人欺。
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
红颜命薄古云然,不恨臣工况天子。
《明妃曲》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以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权力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诗中开篇即描绘了汉廷议和亲的场景,佳人王昭君被选为使者远赴绝域,展现了她的使命与身份。接着,诗人通过“一朝临遣动天子”一句,强调了昭君出塞对于皇权的影响,暗示其背后的政治考量。随后,诗人通过对比丹青画像与现实中的昭君,揭示了艺术与真实之间的差异,以及权力对形象塑造的操控。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两句,赞美昭君的内在美德与不依赖外貌的自信,强调了个人品质的重要性。然而,“由来颜色不自知,爱惜自是君王私”则揭示了在权力面前,个人命运往往不由自主,甚至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接下来,诗人通过“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两句,讽刺了君主对昭君的宠爱与对臣下的严苛,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最后,诗人以“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总结,指出昭君的命运并非由画工所能决定,暗含对命运不可控的无奈与感慨。
诗的结尾部分,“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亦有人欺”表达了对昭君长期远离家乡、孤独生活的同情,同时也对历史上可能存在的误解或不公表示了反思。“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则以昭君最终葬身异域,但忠于汉朝的结局,象征着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忠诚将永存。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绘与反思,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也蕴含了对权力、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文徵明作为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