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岩》
《月岩》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光非照境境非存,恁么曾来二十年。

话到乖崖峭壁处,令人特地忆南泉。

(0)
鉴赏

这首诗以“月岩”为题,通过独特的比喻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理解。

“光非照境境非存”,开篇即以“光”与“境”的关系设喻,暗示了事物的存在与感知之间的微妙联系。这里的“光”可以理解为自然界或心灵中的某种启示或光芒,“境”则代表了被照亮的对象或内心的世界。诗句表达的是,光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它是否照亮了某个境地,境地本身也不因光的存在而存在。这种观点强调了主观感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以及事物独立存在的本质。

“恁么曾来二十年”,接着诗人回顾了自己对这一哲理的思考与实践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持续探索和领悟这一真理过程的肯定。二十年的历程,象征着长时间的深入思考与实践,强调了理解这一深刻道理需要时间和努力。

“话到乖崖峭壁处,令人特地忆南泉”,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到在讨论或思考问题时,往往会遇到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或困难(“乖崖峭壁”),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对更深层次智慧的追求。这里“南泉”可能是指禅宗中的一位高僧,诗人通过提及南泉,暗示了在面对难题时,寻求智慧和启示的重要性。这两句诗鼓励读者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而是要勇于探索,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登山者克服峭壁后能欣赏到美景一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月岩”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事物本质、自我认知以及智慧追求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其十四

淡月笼花花映窗,好风吹竹竹浮香。

梦回何处一声笛,人静山幽天正凉。

(0)

雪后过南坡·其一

南坡千树总琼瑶,走马来看及未消。

短鬓风前愁素领,衰颜酒后借红潮。

松饶苍鬣犹能奋,梅耿香魔苦费招。

此景此时无我共,新诗吟罢独长谣。

(0)

汉老弟寄示雪诗倡和已成轴矣因次韵·其一

腊尽冰花堕渺茫,诗来爽气想清扬。

润添陇麦知年熟,影浸溪梅见月将。

闭户谁能呼白堕,回风却笑舞红妆。

小桥梦入南坡路,并辔骑驴赋短章。

(0)

书怀·其一

丘山何必万牛回,栎杜从来贵不才。

无事饮多惟日醉,有声画好亦天开。

欲谋松菊园三径,翻讶文章水一杯。

未免无衣忧卒岁,篱根惭愧候虫催。

(0)

怀霍山

太乙峰前是我家,满床书史足生涯。

春深带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

(0)

九日简留松涧

瀼瀼白露坠,独起行绕篱。

岂泥兹晨游,偶谐昔人期。

白衣已缥缈,幅巾自淋漓。

举杯泛寒荣,何以慰所思。

登山极野望,涕泗空涟洏。

戚戚霜叶语,雁过鸣声悲。

参军尔何事,帽侧无人知。

莫轻一时谑,贻此千载嗤。

餐英饮沆瀣,政坐骚人痴。

起酹彭泽翁,此意堪语谁。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