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顺帆心饱,潮平棹尾收。
拥书人自卧,一息到真州。
风顺帆心饱,潮平棹尾收。
拥书人自卧,一息到真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渡江至仪真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内省的氛围。
首句“风顺帆心饱”,形象地展现了风和帆之间的和谐关系,风力适中,帆面饱满,航行顺畅。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次句“潮平棹尾收”,潮水平稳,船桨轻轻收回,进一步渲染了航行的轻松与惬意。这里的“潮平”与上句的“风顺”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拥书人自卧”一句,诗人以“拥书”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在航行中的悠闲姿态。书本在手,似乎成为了旅途中的伴侣,陪伴着诗人度过这段时光。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最后一句“一息到真州”,简洁而有力,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期待与接近。一个“息”字,既指呼吸之息,也暗含时间之短暂,强调了从出发到抵达真州这一过程的迅速与直接。同时,这也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新的开始即将到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乘船渡江时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自在随性的生活态度。
知津积雨坡云尔,故并涪翁快阁晴。
投赠更欣佳士识,眵昏宁待好山明。
浩然放逐缘多病,东野穷愁坐不平。
万岁千秋有何得,一杯断勿换浮名。
水国微茫境物閒,洪涛九派护禅关。
帆樯下上淮连浙,楼殿高低寺裹山。
潮驾金鳌来海上,天留玉府在人间。
凭阑落日芦风起,时有鱼龙听法还。
藕花汀畔柳丝垂,杯酒殷勤话别离。
风雨对床空有约,池塘梦草竟无诗。
荒坟日落谁人吊,古屋苔深独我悲。
毕竟功名大槐国,排云书在即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