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苧声高秋夜长,谁移明月在昭阳?
层台彩女罗衣薄,舞罢盈盈两袖霜。
白苧声高秋夜长,谁移明月在昭阳?
层台彩女罗衣薄,舞罢盈盈两袖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夜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宫中的宁静与神秘。首句“白苧声高秋夜长”以“白苧”这一丝织品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奢华与高雅,同时“秋夜长”则暗示了时间的悠长与孤独感。接着,“谁移明月在昭阳?”一句运用了巧妙的设问,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对昭阳殿中月光的想象,昭阳殿是汉代皇宫中的一处著名建筑,此处借以象征深宫的幽静与神秘。
“层台彩女罗衣薄”描绘了宫女们在层层叠叠的宫殿中轻盈漫步的场景,她们身着薄纱罗衣,色彩斑斓,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最后一句“舞罢盈盈两袖霜”形象地表现了宫女们舞蹈后的景象,舞动之后,她们的衣袖上仿佛凝结了霜花,既是对舞蹈结束时的静态描绘,也暗含了宫女们生活中的寂寞与冷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深宫生活的独特韵味,既有对奢华与美的追求,也不乏对孤独与寂寞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重阳以前菊未开,匝旬不来开已半。
花身一一大于拳,玉立亭亭气傲岸。
五色纷披照眼迷,花光人影相淩乱。
六枳篱下景清幽,惭无卮酒来浇灌。
主人之意亦堪嗤,煮茗代酒慇勤劝。
惟有花枝解人意,朵朵迎人出墙畔。
有花无酒兴难酣,欲嚼花瓣当酒算。
相将大笑向花辞,明朝携酒重来看。
僧诗禅月与杼山,居士高岑王孟李。
当时居士颇称诗,僧诗落落见者几。
宁公五十高才人,挥洒乌阑几百纸。
我一读之声琅琅,破除烦恼增欢喜。
有如河汉淡微云,亦如疏月梧桐洗。
我生为诗三十年,未知此事从何起。
君今已筑无缝塔,光明坚固无倾圮。
山头有石坡陀形,山下溪流成燕尾。
山中复有能诗人,不负溪流石齿齿。
人生不读宁公诗,读诗万卷皆徒耳。
顾此待刊书,全集四十册。
工本需万金,集款匪千百。
举鼎重万钧,全赖众擎力。
胜友望如云,开筵召宾客。
财才忧两难,即席呼将伯。
座有彭城君,深交缔金石。
三代感师恩,殷勤愿报答。
勇哉谢东山,校雠负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