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竹分来知几年,云房长得润枯禅。
一从学士题诗后,吴下才闻有此泉。
接竹分来知几年,云房长得润枯禅。
一从学士题诗后,吴下才闻有此泉。
这首明代史鉴的《观海云院百丈泉》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丈泉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底蕴。诗中“接竹分来知几年,云房长得润枯禅”两句,以“接竹”为引子,巧妙地将泉水的源头追溯至久远的时光,同时借“云房”与“枯禅”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禅意氛围,暗示了泉水与佛教文化的深厚联系。接下来,“一从学士题诗后,吴下才闻有此泉”则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强调了文人墨客对泉水的发现与赞美,使得百丈泉不仅成为自然景观,更承载了文化与历史的记忆,提升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百丈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历史积淀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
龙尾山盘八十里,龙尾有潭下无底。
秋月亭亭潭气黑,其中有石色如墨。
山川秀气散不为,风云顽不为砂砾。
融结至宝有物主,水上经营无处所,经年始获不敢贾。
我昔游江南,有客遗我誇龙子。
吾知龙能变化,是或不可制。
追琢为巨砚,大笔挥离骚。
中圆体天形,外方作地象。
精光熠熠角生浪,熟视乃有绀罗文。
莹润无与比,玩爱何可论。
我今樗散无所事,特赠华阳鸿笔丽藻人。
吾闻蜀都多学士,寘诸文府为战具。
君如穷经遂绝笔,请典大轴传后嗣。
鬋予会到冈,心休境自适。
丈室居士家,环堵儒者宅。
常令小博山,一种袅馀碧。
燕雀来贺否,应笑檐牖窄。
跬步是清溪,间可就泉石。
庭花秋娟娟,窗月夜寂寂。
灯火亦可亲,隐几对方册。
不为寒辍冬,穷居忌矫激。
可大亦可小,人或未知识。
戏问广厦人,谁思万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