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坛上月,入定扫诸尘。
坏衲熏脩尽,军持乞食贫。
空留宗镜眼,谁是影堂真。
公案劳相證,三生未了因。
大悲坛上月,入定扫诸尘。
坏衲熏脩尽,军持乞食贫。
空留宗镜眼,谁是影堂真。
公案劳相證,三生未了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示寂的法师在大悲坛上的情景。月光洒在坛上,仿佛为法师的入定扫除了一切尘嚣。坏衲与军持,象征着法师修行的简朴与贫困,却也映照出其内心的纯净与坚定。空留的宗镜眼,暗示着法师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传承,而“谁是影堂真”则表达了对真正继承和理解佛法者的探寻。最后,“公案劳相證,三生未了因”表达了对法师法业的敬仰与对佛法真理追求的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法师的修行精神与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充满了对逝者智慧与慈悲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