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铺香晚岸晴,岸头含醉去来行。
僧归岳外残钟寺,日下江边调角城。
入浙孤帆知楚信,过淮疏雨带潮声。
如今未免风尘役,宁敢匆匆便濯缨。
芳草铺香晚岸晴,岸头含醉去来行。
僧归岳外残钟寺,日下江边调角城。
入浙孤帆知楚信,过淮疏雨带潮声。
如今未免风尘役,宁敢匆匆便濯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田园风光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芳草铺香晚岸晴”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个宁静而温馨的晚景。芳草如织,铺散着淡淡的清香,映照在晴朗的暮色之中,营造了一种恬静的氛围。
“岸头含醉去来行”则透露出诗人饮酒独酌后,徘徊于江岸之间的情景。这里的“含醉”,不仅指肉体上的微醺,更隐喻着心灵上的自在和超脱。
接着,“僧归岳外残钟寺,日下江边调角城”两句,诗人以僧人的归宿作为对比,强化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淡然。远离尘嚣的“残钟寺”,以及夕阳下的“调角城”,都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而在“入浙孤帆知楚信,过淮疏雨带潮声”中,诗人通过对水路旅途的描述,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远方、探险和真诚友情的情感寄托。这里的“孤帆”,是孤独航行的象征,而“知楚信”则表达了对朋友之信的珍视。
最后,“如今未免风尘役,宁敢匆匆便濯缨”一句,诗人坦言自己虽然还未能完全脱离世俗的纠葛,但也绝不愿意仓促地将自己捆绑于尘世之中。这里的“濯缨”,即是解开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生存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超脱尘世、保持个性和自由精神的坚持。
好诗无音律,至文难言说。
学之无他术,先要心路绝。
兀坐送清昼,万事付一拙。
如是三十年,大巧自发越。
万象赴陶冶,百怪乞提挈。
兴来忽运笔,妙处无前哲。
古来翰墨士,外此别无诀。
明也江南来,俊气方烈烈。
乘潮观海门,入越探禹穴。
须从言外参,莫向纸上窃。
此方吾必秘,为子轻漏泄。
慎勿语俗子,只可自怡悦。
郭家墓田土花碧,轮菌紫芝大盈尺。
淋浪雨泪种得成,不识春风生长力。
晴云练练依遥岑,霁月烱烱悬崖阴。
苦心实竹谁赏识,青山重叠黄泉深。
两翁落笔九天上,发煇潜德光千丈。
此卷长留天地间,灵芝万古常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