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当年谒翠微,灵山风景世间稀。
白莲香绽随流水,丹荔阴浓蔽夕晖。
古冢已闻曾化镜,新亭犹想旧留衣。
宦游几度成追忆,此日登临那忍归。
杖锡当年谒翠微,灵山风景世间稀。
白莲香绽随流水,丹荔阴浓蔽夕晖。
古冢已闻曾化镜,新亭犹想旧留衣。
宦游几度成追忆,此日登临那忍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灵山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的历史氛围。首联“杖锡当年谒翠微,灵山风景世间稀”开篇即以“杖锡”这一传统行旅之物,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向往与虔诚之心,而“翠微”则赋予了灵山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意境,暗示其风景之独特与超凡脱俗。接下来的“白莲香绽随流水,丹荔阴浓蔽夕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山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白莲在流水间绽放,散发出阵阵清香,而成熟的丹荔树荫浓郁,遮蔽了夕阳的余晖,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古冢已闻曾化镜,新亭犹想旧留衣”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历史的深处,通过“古冢”与“新亭”的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变迁,也暗示了灵山寺作为历史遗迹的存在,以及它对过往岁月的见证。最后,“宦游几度成追忆,此日登临那忍归”表达了诗人对灵山寺深厚情感的流露,无论是过去的多次探访还是今日的重游,都成为了难以忘怀的记忆,面对即将离开的时刻,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灵山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陈桥数万之扰扰,不供堕驴之一笑。
宋家四百之历年,不足开眉之一觉。
五龙睡法不可传,虚以待之无所先。
一阖一辟皆自然,此辈岂是作梦人。
引筇卓地脱笠顶,自有天地为衾枕。
何须更费买山钱,落花啼鸟春无穷,欲尽此梦须梦中。